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领导发言(范文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24 18:4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领导发言(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领导发言(范文推荐)

同志们:

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我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各位同志交流几点认识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所作的报告,客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就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XXX市讲政治、顾大局、担使命,就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深度、全局的广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大会精神,奋力走好XXXXX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一个主题”,吹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宣示二十大的主题,明确指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一是宣示了我们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郑重宣示了我们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精神滋养。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是宣示了我们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更大挑战。“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郑重宣示了我们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更大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唯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始终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进取精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优异答卷。

三是宣示了我们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郑重宣示了我们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昂首阔步迈向未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三个务必”,彰显新时代党赶考之路的清醒和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基于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国情世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彰显了百年大党新时代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一是“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牢牢把握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当前,党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有了新的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的事业越是伟大、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是“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是“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高度警醒。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内部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三、“三件大事”,攸关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

大会强调,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办成的一系列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进行了集中概括,是成就“历史性胜利”的中国答卷。

一是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行。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新中国成立时的448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3800万,再到今天的9600多万人;
中国共产党一路赶考、一路探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前,世界上有百年政党66个,分布在全世界22个国家或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老党面临自我革新动力弱化、党群联系疏远、民意下滑严重等问题。比如印度国大党,被认为是“家族王国”和“王朝政治”,然而近几年党内不少中高层领导干部密集辞职,退党转党。西方总有人认为,政党竞争等西方选举制度才是最好的民主。但放眼全球,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最大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执政这么久的政党不多,更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逆转式地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了很多之前解决不了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年前,“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这些是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等。特别是在反腐败斗争方面,二十大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上中纪委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从这些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十年前,执政风险是多么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过去,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脱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人口近亿。中国用几代人的努力,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逾70%的贡献率。今天我们实现的“小康”,不仅仅是古人那个朴素的理想,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之初那个“不穷不富”最初的设想,中国实现的“小康”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生产的丰富让我们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
交通的便捷,使得大多数城市基本实现当天出发当天到达;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反超了世界平均预期寿命近6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击碎了西方国家鼓吹的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陈词滥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答案”。

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二十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述。

一是我国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应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在经济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政治领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领域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社会领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态文明领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人。我们党要带领14多亿人实现现代化,难度之大、挑战之多,不难想象。2021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突破8万元,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是要先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注重强化社会保障作用、坚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动健康XX市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持续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要进一步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对社会成员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注重发挥道德褒善贬恶的规范与疏导作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引导社会成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注重发挥法治的惩恶扬善作用,树立法律权威,实行良法善治,实现“两个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力。

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为我们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双碳”战略为牵引,按照“存量减碳、增量低碳、碳资源化”方向,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破除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障碍。

六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五、五个“必由之路”,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五个必由之路”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郑重重申了这一重大论断,并将其提高到“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

一是“五个必由之路”是基于新时代十年实践经验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造中前进的。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经验,有效把握这些经验中蕴含的关于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创造性地凝练提升出“五个必由之路”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是“五个必由之路”是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规律性认识。在理论上不断开辟新境界实现创新,也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思维,注重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下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道路、领导力量、执政理念、行动主体等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定,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

三是“五个必由之路”是党领导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思想指引。“五个必由之路”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共产党科学的理论指引、丰富的执政经验、坚定的斗争意志、深厚的人民情怀,确保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取得的巨大成就;
明确了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历史发展奇迹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显著的精神标识;
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为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谱写新时代XX市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推荐访问:理论学习 市委 研讨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领导发言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领导发言 在市委理论中心组交流发言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524/7984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