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关于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精选范文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4-13 11:40:02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4篇

第1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1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足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实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小学学校教育的办学声誉。无论是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1)要具备父母般的爱心;2)工作要有耐心;3)工作要细心;4)必须勤奋。 
  3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3.1 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学校在构思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时,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必须遵循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原则,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科学地制定具体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必须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在具体事情上下工夫,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个体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3.2 良好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是实现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设计者、服务者,又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合作伙伴。低年级教师大多数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且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他们过去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让活动充满童趣,被儿童所喜欢。 
  3.3 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克服小学生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弊病。如何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把课堂教学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教学情景,让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教师经常给小学生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3.4 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教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他们年龄小,初入学,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如同丝麻,理不清头绪。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是让小学生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本能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三是树立榜样,以一个组或一个班级作为突破口,搞好试点,然后将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引导全校学生借鉴、学习。 
  3.5 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开阔小学生眼界,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二是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教师制定文明班级的评比方案,组织各班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评比方案定期评出文明班级;三是开展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评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导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的生活知识应用于实践,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3.6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家中得到充分地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白能自立才能自强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家长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 
  一是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在此管理体制下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前瞻性,始终代表农村教育的最新改革;四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对教师要有激励性,在实践中不断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挖掘教师主动工作的潜力。 

第2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作者:黄英华 涂朝霞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23期

        ; ; ; ; 【摘要】 ;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尤其是6-7岁低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澡,穿衣服,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洗手,如厕等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子,洗衣服,洗碗,煮饭等。这些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洗手、如厕习惯浅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洗手 如厕

         【中图分类号】 ;G625.5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26-01

        一、研究意义

        当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许有些人会不自觉地笑起来,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动作,也值得研究,需要特意培养吗?可不是吗?对于成年人来说,除了有缺陷的以外,一般人都可能不是问题,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宠溺也比较多,很多孩子不具备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据北京教科研究院的调查组对20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56.5%的孩子是父母给挑选穿的衣服:有49%的孩子是父母给倒掉洗脚水;甚至还有9.8%的孩子是父母给洗脚。而在我们学校一年级500多个学生当中,就有很多小朋友在洗手、如厕这两个方面的习惯不佳。进行洗手和如厕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养成良好的洗手如厕习惯,对于他们的课堂学习,集体生活,自身健康都相当重要。尤其是我们学校有一大部分班级是住宿班级,学生一个星期都待在学校,就更需要老师们处处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习惯了。

        二、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第3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缸顾中心校小学部学生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小学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进而落实住校生生活教育功能,训练小学生健全的体魄,增进团队精神。

3、通过比赛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生活自理意识。

二、活动对象:

全体住校生。

三、活动时间:

1、班级比赛:2008年11月8日——2008年11月9日

2、校级比赛:2008年11月10日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形式:

1、班级教师组织孩子在本班进行预赛,选出男女生各5名优胜者。

2、各班推选人员参加校级决赛。

五、活动内容、地点及规定时间:

年 级

内 容

地 点

完成时间

一、二年级

穿衣裤、袜子、鞋子

多功能教室

3分钟

三、四年级

叠 被 子

12号宿舍

2分钟

五、六年级

叠 被 子

12号宿舍

1分钟

一、二年级

洗 漱

洗 漱 间

1分钟

三、四年级

床 铺 整 理

12号宿舍

2分钟

五、六年级

床 铺 整 理

12号宿舍

1分钟

(注、衣服均为四颗扣子;毛衣为套头毛衣;被子为学生自己的被子;鞋要系鞋带;洗漱用品为学生自己准备。)

六、活动规则:

1、参赛同学必须遵守规定顺序和方法。

(1)、穿戴顺序为:袜子——裤子——鞋子——上衣——检查(是否整齐,领子翻平,内衣放进裤腰内;二条腿是否分别伸进左右裤腿内;袜子是否上下穿反,鞋子是否左右穿反,鞋带是否系好。)

(2)、叠被子方法:先将被子全部打开,然后找出被子中线,先将靠自己的一边向中线折叠,然后再折另一边,再将左右两边向中线对折,最后将被子合起来,同时检查是否整齐。

(3)、物品摆放:桌面干净,口杯整齐,把手方向一致,牙刷、牙膏朝向一致。

(4)整理床铺:床单整洁,与床边齐,被褥放在右侧,枕头放在左侧,枕巾整齐。多余衣服收拾整齐放于枕头内侧,其余东西收拾整齐。

(5)、刷牙、漱口:用口杯装水——挤适量牙膏——漱口——洗牙刷、口杯

(6)洗脸:加水——清帕子——挤水——洗脸

七、竞赛奖项:

1、个人:奖年级前6名。

2、集体:颁班级优胜奖。

八、评委:

伏丰年 陆纪新 胡锡怀 罗俊杰 张登舟

姜荣霞 瞿晓霞 刘 佳 唐富华 瞿友华 朱春胜

缸顾中心校小学部

2008-11-23

附图片:

第4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独立性。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任重道远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我班学生在校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及在家表现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平时生活自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发现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生活自理培养目标细则。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平时生活自理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生活自理力,促进学生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在校、在家以及上课、说话、交流等各个生活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首页12尾页

四、课题具体措施:

1、家校联合是实践的前提。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和“全方位包揽”造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整体教育效应,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从正面引导以增强意识。转变学生依赖父母的思想,增强学生生活自理的意识是关键。通过编儿歌、故事会、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

3、教给技巧增强自理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学生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学生不会整理书包,就谈不上将书包整理整齐……也就是说,即使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4、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着的影响。给孩子树立榜样,能加深对生活自理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儿童信心,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学生。当然,榜样作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不能只是说教,重于言表,流于形式,而要尽可能在学生的身边找榜样,使榜样可亲可敬,而不会使学生有高不可攀,似空中楼阁的感觉,从而达到榜样的激励作用。

5、开展活动巩固学生行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学生,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同时在班内举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我是小巧手”等比赛活动。

6、最后在班内评选出本学期的“生活自理小能手”五名。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状况。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本班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研究对象:一、二班全体学生

六、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0年7月30日---2010年9月14日)

调查班级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家长年龄、文化、工作等情况).

调查本班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教育态度、教育的方法等)。

调查本班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0年9月15日—2010年12月)

分析调查数据,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与家庭教育现状、学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关联系。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开展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调整下阶段的指导策略。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1年1月)

对课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首页12尾页

推荐访问:自理 中学生 包括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413/7318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