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通用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2-17 13:30:03

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4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篇1

浅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作者:潘淑梅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有效备课;数学教学

        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对教师而言,有效备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备课呢?下面我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转变观念,刷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实施机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思路,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备课时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二、备教材

        (一)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组成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明确知识内容的学习程度

        上好一节课必须明确知识内容的目标设定,首先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研读教材分析,联系前后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

        以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为例,教师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教材要求学生会画角,而新教材则淡化了这个要求。另外,结合下面几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会发现,这节课一定要使学生透彻地掌握“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才能为下面学习“角的种类以及角的比大小”做铺垫。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篇2

数学教师备课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已渐渐渗透到广大教师的思想深处。在备课时,我们教师如何把数学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是我们教师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小学数学备课应该体现新课程理念,现浅谈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备课要必须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整合来实现新的课程总目标。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明确三维目标,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不失时机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学生心里。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1页例4教学备课时,通过创设带领学生到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提出数学信息,让学生针对有关数学信息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教师从学生中挖掘素材,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基础上提供相关的信息:12÷3=4(元),就是求一辆小汽车多少钱。知道了一辆小汽车4元,要求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就用4×5=20(元)。这样使学生主体做出积极的反应,使学生体会到乘除两步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备课要注意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显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可采取如下几点:1、将教材内容情境。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找准每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结合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师在备课时找准蜻蜓是小学生生活常见的小动物,教师创设了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拼组成一只蜻蜓图,引发学生的好奇欲学心理对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2、将教材知识动态化。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例题或主题图改造和替换成生动的素材进行课堂活动。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1页例4,教师可以将主题图的人物变换一下:现在有一个儿童商店开张,老师扮演售货员,王冠华同学扮演小刚,王庭蕊同学扮演小玲,来到儿童商店购物,同学们喜欢吗?这样处理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3、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备课时要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使之与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二年级教学统计时,教师设计统计本班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人数,进行制作条形统计图。这样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三、备课要找准真实的教学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堂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教学目标之间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如何选取教学起点,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到如下五点:①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②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③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来解决?④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知道?⑤哪些问题还需要拓展和延伸?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如《用乘法除法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起点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并学习了例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后进入例4教学,用乘法除法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求积的过程,达到初步掌握了用乘法除法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还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巩固用乘法除法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现学以致用。

  四、备完每节课后要留有空间写教学反思。 新课改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反思,所以教完本节课后要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备课上课之后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备课的继续。

  总之,教师备课是为了学生真正做课堂主体的地位,使自己的数学教学适应课改形势,让课堂教学充满新理念活力。

  董珍姬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篇3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寻找教育科研的“根基”。

  1、课题是什么?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作,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也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在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不断进行研究、讨论和问题聚焦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拥有鲜活又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为课题研究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如果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角度来说,教几十年书将是重复几十遍的事,则是做一个地地道到的“教书匠”。

二、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则”。

  学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等。

(一)选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是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正常情况来说,课题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2~3年左右,投放的精力比较多,所以选择课题一定要慎重。

  1.他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

  2.虽然他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或在原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比如研究的两个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和《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建构》都是建立在原有的课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原课题基础上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建立起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我校小学数学问题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3.注重平时积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思考与反思。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总是用一种方法,缺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的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会一题多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从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再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单一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会提出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课题:“小学生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其目的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策略。

  4.选择的课题具有可行性。

  课题的选择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对选择的课题有没有条件去做,有没有能力做。有没有条件做,即指学校是否开展课题研究的条件、师资、经费等。有没有能力做。即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大、太空,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否则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无法开展下去。

(二)撰写课题申报实验方案。

  课题实验的方案的基本框架包括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测、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等。

  1.问题的提出。小学教师之所以做实验研究,是因为发现或者遇到了某个教学上的问题才去做。课题申报要阐明本课题实验方案的背景,产生问题的种种因素,即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

  比如我们的课题提出的背景是:在新的课改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开放性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而数学问题开放性课堂对变静态封闭式为动态开放性,使学生活动有更广泛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体现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教育体现着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阻隔,同时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主动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

  通过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阐述,预期使学生达成的目标。如我们基于对提出问题的认识,提出“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思路开放等方面入手,自主设计内容和形式新颖多样的开放性算术题、应用题、趣味题,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答案不唯一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更适应他们特点的开放性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不同潜能逐步得到充分发挥,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课题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

  “周期”,是指所做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步骤,是指你把课题研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哪些工作。一般来说,总是把课题研究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写、实验前学生情况摸底调查、教师的理论学习等;在实验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动研究、资料积累、问卷调查、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研究、实验课堂展示、实验课的教学反思、优秀论文评比及实验阶段小结等;在总结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课题效果检测、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4.实验研究成果的形式。

  课题研究做完了,以什么形式展示出来。常见的成果形式有:(1)是通过典型课例展示;(2)是实验研究论文;(3)是学生检测成绩;(4)是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5)是其它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如我们学校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研究》的预期成果是论文汇编、经验总结、案例分析、典型课例现场汇报、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实验课教学比武、结题报告等。

5.实验研究的组织结构

  包括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还要明确的分工负责。课题中心组成员尽可能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有时间、有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同时还要在实验方案中体现实验研究经费的来源和如何保障的问题。

(三)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如问卷调查、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而小学教师比较适合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把研究课题不断转化为一个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行动。

  如: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常见的问题:六年一班有男生20人,————————,全班有学生多少人?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条件:【①女生有25人,②比女生多(或少)5人,③是女生的4/5(或80%),④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⑤相当于全班的4/9,……】,

  又如:一项工程,原计划50天完成,实际前10天完成了全工程的1/4,照这样的进度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①从实际50天完成的工作总量与单位“1”相比,1/4÷10×50>1。②从实际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与原计划所用的时间相比,1÷(1/4÷10)1/50。】,

再如: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相距360千米的甲乙两城同时开出,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既要考虑两车是否同时开出的同时,还要考虑两车行驶的方向问题:【①两车相向而行:360-(80+60)×2=80(千米),②客车在前货车在后同向而行:360+(80-60)×2=400(千米),③货车在前客车在后同向而行:360-(80-60)×2=320(千米),④两车背向而行:360+(80+60)×2=640(千米)。】(见2006.10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以开放性题材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案例研究法。一堂课、一个教育活动、一个教育情景、一次师生谈话、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等等都是教师第一手鲜活案例。案例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生动的教育故事。我们在撰写教育案例研究时除了描述事实外,更重要透过事实与现象、从教育理论层面的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如在公开课活动常见到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许诺如何奖励学生,而当课堂结束后教师与课堂上满脸笑容判若两人,拍着屁股就想溜了,这些都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难道不是鲜活的教育案例吗?

(四)课题实验的结题。

  课题实验研究完成预定的内容、达到预定的目标后,要进行结题。结题工作既是课题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研究成果的一次鉴定。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要概述本课题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体现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结题时要准备以下材料:结题申请报告、课题立项申报报告、课题立项批复通知、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等。

三、由从事教育职业到追求教育事业的升华——彰显教育人生的“灵魂”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促使一个个教师不断反思并使得思考的点点滴滴能够积淀下来的,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把小学教育当作一种职业,只要我们真正的参与课题研究,让教育科研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更要把小学教育变成小学教师的一种事业追求-------从而彰显教育人生的“灵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备课篇4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如何解读挖掘教材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一方面在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作为数学教师备课如何解读挖掘教材,本人认为这里的解读挖掘教材可分为一解,二读、三解读。

一、解: 这里的解是了解,理解,了解知识内容所处的阶段,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这是整套教材所具备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内容不同,知识的阶段性不同,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首先了解所教知识所处的阶段,上下衔接的位置,侧重点,学生的认知程度等。通俗的讲解这一步是教师在备课中知道“劲”往哪里使。

二、读:这个读可分为三个层次,可以说是教师备课时怎样使“劲”。

(一)直读,根据教科书中,所显现的语言,文字、数字、数量、图片,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知识全连,所需要那些辅助手段。知识的剖解过程中教师还要做那些手术,例题与练习题是否都可完美匹配。知识练习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延伸中如何架桥,架什么样的桥。知识的练习中要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教材中提供了那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这些素材如何显现,也就是教师首先直观教材,形成一个大致课堂流程框架。

(二)、学读,这一步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如果你经验丰富,对知识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都可成竹在胸,这一步可少用劲,或都说可以省去,否则就必须学读,所谓学读就是查找有关资料,参考出优秀教案。当然对这些东西的读要做的三个境界,。第一遍有“它”(参考的东西)无“我”(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前述的“直读”),第二遍有“它”有“我”,第三遍有“我”无“它”。只吸收其精华,抛开“它”的一切收缚,变“它”的东西为“我”的东西。切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比葫芦画瓢永远成不了画家,说白了学读就是充实自己,为自己增加一些八面应酬的资本。

(三)、思读:有了上述直读的底温和学读的资本,就要来思读,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显现在内,要完整的把这些内容通过教师的语言,操作引导是学生融会贯通,还应增添哪些内容,比如,如何导入,教材中有没有复旧引新的桥梁,或者说这些桥梁的作用是否能让学生顺顺通过,都要准备哪些教具,学具,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练习,突重点,破难点,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发散,拓展,延伸,在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那些难堪,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机智”。运用什么方法是学生能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让学生在享受和快乐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解读,这是教师在备课中也可以说是在教师写教案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是在前述“解”和“读”后形成的结晶与融合。具体的说,教师在具体的授课中,心态、语速、声调、肢体语言,课前应准备的教具,学具,如何激情导入,何种教法,什么时候运用什么学法,设置哪些复旧引新题,巩固练习题,发散拓展题。预计哪些步骤中出现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机智,课堂气氛如何收放,怎样才能做到放而不任,动而不乱,热而不闹,“形”散而“神”不散,如何进行因材施教,板书设计清晰得体且具有艺术美感。总体来说,说解读教材也就是吃透教材,把教材重点,难点、易混点,发掘明,挖掘清,把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了然于胸。

当然解读教材更应解读好学生,如果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了解不清,吃得不透,那就成了没有耙子乱放箭。

推荐访问:备课 通用 数学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217/4765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