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空轨的发展前景六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2-17 13:30:03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空轨的发展前景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空轨的发展前景6篇

第1篇: 空轨的发展前景

贵州的发展前景

一、贵州的总体发展前景

贵州目前尚属于一个欠发达的地区,也较贫穷。但是,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大省,发展前景较好。贵州各族人民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转化,自然资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相对降低,加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同始而终。用辩证的观点思考,未来贵州的发展,资源虽然仍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单靠卖资源不可能致富,资源大省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大省。因此,开发和利用贵州资源优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使开发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产品由低档次向高精细转化,切实提高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提出大力发展以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巩固发展烟、酒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两大后续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重点、支柱产业是通过资源优势比较后提出来的,亦是“十一五”发展的主攻方向。目标已定,关键是要凝聚全省人民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举全省之力把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是前些年提出的发展贵州旅游业,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兼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风光,集山、水、林、洞为一体,独具特色。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位于安顺西南郊的龙宫,是一个串珠状的岩溶洞湖,湖在洞中,山石水景,相映成趣;被誉为“世界奇观”的织金洞,规模宏伟,造型精美,景观奇特;有“高原明珠”之称的红枫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光山色,风景迷人;黔东南舞阳河风景区,碧水清波,奇峰异石耸立于沿河两岸,素有“小三峡”之称;荔波漳江风景区,是世界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残存区,水上森林,盘根错节,鸳鸯双湖,碧绿幽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休假胜地;黔北赤水河风景区,一片碧绿的桫椤竹海之中,飞瀑点缀,配上远处的丹霞地貌,浑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黔西南马岭河峡谷,谷深流急,两岸银瀑高挂,漂流探险,别有情趣。贵州的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具特色。此外,还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绚丽多彩,星罗棋布,贵州被称为“迷人的天然公园”。贵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名目繁多的民族节日,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造型独特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引起海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贵州已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新的旅游热点地区。
顺便说句:要吃特色的东西去安顺,有句话是叫“穿在贵阳,吃在安顺。”要去看花去毕节“百里杜鹃”,要去看鸟去凯里“草海”,看水去“黄果树”等。

其次工业是贵州今年才提出的发展之路,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建材、烟酒、冶金、高新技术、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十大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十大产业总产值和利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均在80%以上。加快十大产业发展,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重点。11月7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订了这样的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部地区位次提升1-3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十二五”期间,工业十大产业投资累计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成效。到2015年,工业十大产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速20%左右。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到2015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第一、煤炭产业。实施路径:重点矿区、项目建设: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

第二、化工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路径: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结构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和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煤化工产业。以煤深加工转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改造提升焦化产业水平。控制磷系复合肥产能规模,有序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加大综合利用,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黔中经济区北部聚集,构建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织金磷化工产业带。调整橡胶工业产品结构,开发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发展高性能V带等橡胶配件。重点扶持无汞电解二氧化锰和锑、锌等金属和非金属无机化工产品,扶持发展以五倍子、烤烟、辣椒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积极支持发展其他精细化工。

第三、烟酒产业总产。路径:烟草:聚焦“贵烟”、做实“黄果树”,提升品牌价值,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白酒:重点建设茅台酒新增2万吨扩建项目、鸭溪酒年产5万千升、青酒年产1万千升、金沙窖酒年产1万千升、董酒年产8000千升、习酒年产新增1.5万千升、匀酒年产1万千升、毕节大曲年产1万千升等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黔北、黔中、黔南3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仁怀白酒工业园等建设。

综上所述:尽管贵州现在一个欠发达的地去,我想将来在旅游业和工业的驱动下,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贵州,一个具有特色的贵州。

二、两加一推 三化同步

(一)抓引导,凝聚力量服务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现阶段,我省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非公经济作为推动“两加一推”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非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我省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因此,大力引导、促进、支持、服务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商联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引导工作,要求工商联组织必须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技指导能力、依法维权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只有牢固树

(二)抓项目,围绕“三化同步”谋发展、促发展,树形象、扩影响

项目是发展重要依托,工商联组织抓好项目有其独特的资源和资金优势,要把项目化作为工商联创新工作方式的一个重要方向,紧密结合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创造佳绩,尤其要在“项目建设”中建功立业、展示作为。一是把产业政策与建设项目的对接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企业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确定的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现代医药、磷煤化工、能源、现代电子信息、文化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精心谋划创业兴业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有效服务于“两加一推”,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攻坚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工商联的行业商会和乡镇、社区和异地等区域性商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更广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为各级工商联扩大会员队伍、优化会员结构、选拔商会人才、培养优秀建设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商联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在促进“两个健康”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愈来愈突显。各级工商联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以及栗战书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加主动有为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团结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两加一推”,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贡献、展作为。

“两加一推”,就是: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简单的说,就是加速发展贵州的一种政策或是思路吧。

三、贵州省情

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一)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 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 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 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二)贵州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 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 ,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三)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 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 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 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 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四)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 、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 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 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 珍稀植物等六类。

(五)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 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 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 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 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中国的三个处女地:西藏、新疆、贵州,贵州的前景应该很乐观。

四、贵州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垂直分工体系,把贵州定位为原材料生产基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产品附加值低,只能低价出售;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人才难留;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小;不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等。

  2.产业链短,缺乏产业配套体系、骨干企业、配套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3.相对于政府主导增长的自主增长能力不强,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4.缺乏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贵州名牌产品较少,已形成的品牌绝大多数规模小,不少是中间产品,未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

  5.产业分散,集中度不高。虽然已在贵阳及其他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布局了不少生产力,但仍未形成较强的增长极、增长带,一些优势产业布局分散。

  五、贵州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和完善

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贵州省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它旨在依托资源等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近年来,通过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和壮大了五大产业群:

  1.依托资源优势和借助西电东送机遇发展起来的能源工业产业群。目前以包括火电、水电在内的电力、煤炭工业为主,今后将逐步通过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层气,形成新能源。

  2.依托能源工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的原材料工业产业群。包括铝工业、磷化工业、新材料等。

  3.以烟、酒、药、特色食品为主的轻工业产业群。

  4.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5.以装备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产业群。

  五大产业群的形成,为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在规划部署今后五年的发展时,不仅把产业开发和建设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

  一是支柱产业体系,包括:

  1.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将得到进—步加快发展。

  2.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加快发展。

  3.以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将得到积极培育,加快发展。

  二是除支柱产业以外的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包括:

  1.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

  2.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得到加快发展。

  此外,其他如机械工业等特色产业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这些特色优势产业中,有的也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贵州支柱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的特点:

  1.五大支柱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将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五大支柱产业中,有的已形成支柱产业;有的是后续支柱产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梯队。

  3.支柱产业及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基本上属于成长性产业,产业发展处于扩张阶段,包括规模扩张、产业链扩张,产出增长率提高等。

  (二)产业布局将不断改善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反映了生产力诸因素的空间组合和配置是否合理、有效。近年来,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镇化的推进,贵州的产业布局正在加快得到改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依托骨干交通网,实施以经济流向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方略,在大力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建设100个小城镇,力争到2010年全省城镇水平达到33%以上。从而使城镇成为吸纳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产业布局的主要依托。

  2.黔中地区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资金、交通、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及已有发展基础,加快形成全省的经济高地(增长带或核心区),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具体是以贵阳为中心,沿主要交通通道,与省内主要的中等城市联结,形成几大经济走廊。目前通过点轴开发模式,这几大经济走廊的轮廓已初步形成。

3.加快经济强县建设,形成若干区域经济中心,形成齐头并进之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4.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方向,确定其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5.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可见,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

  (三)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由集中办企业向集中办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形成板块经济,强化发展态势,建立区域创新体系,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将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大集团。

  2.通过重点部位的开发建设,将形成一批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如小河工业区、新添--白云--金阳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贵阳和遵义的大型铝工业基地、开阳--福泉的磷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扎佐药业园区,以及资源富集地区的原材料基地,还要引导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布局。特别是要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努力建设四大基地霉以微硬盘、新型电子原器件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有色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电力功能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锂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等为主的新能源制造基地;以民族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四)发展精深加工

  1.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变在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如煤炭资源开发,不仅要将煤转化为电,而且要以煤炭液化、气化等深加工转化为主攻方向,推进煤、焦、化、电一体化;大力发展铝加工和精细磷化工等等。

  2.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聚集资源的有效手段。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将促进企业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产业集中。

  3.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五)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协调不断改善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人口与经济空间均衡的理念,高度重视人口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布局,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均衡,并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1.根据经济流向和集中情况,引导人口的流向和集中,重点是引导人口向城镇、产业带等经济密度较高地方流动。

  2.能源工业的发展,使人口与经济在空间分布上的失衡状态得到改善,打破了过去多年形成的一些区域人口密度大,生产力布局密度小的状况。

  3.避免走“资源型城市”的老路,在哪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强调按照区域分工进行科学规划布局。

  (六)产业体系的开放性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随着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大,贵州向省外、国外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外部环境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

  在这种新形势下,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具有开放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外、国外企业进入贵州,在贵阳等地建产业园区;通过加强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推进南贵昆经济区建设、扩大泛珠江区域合作关系等,形成了新的区域合作格局,产业合作空间正在不断扩大。

六、加快产业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集中力量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使之尽快做大做强。

  2.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3.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利用优势品牌聚集要素,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带劲大企业、大产业的发展。

  4.加快培育资金市场,发展产权交易,促进资源重组并向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壮大其规模和实力。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发展需要,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6.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市场、服务体系等配套条件建设,为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2篇: 空轨的发展前景

中国临空经济区十三五发展前景展望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提到,我国临空经济区的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四川成都成立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是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雏形。之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数个城市,相继启动了临空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国内临空经济逐渐发展。2010年,随着国内民航运输业规模突破500亿吨公里,临空经济进入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确立为“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标志着临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激发了各地临空经济发展热情。如今,国内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机场所在地均规划了临空经济区,旅客吞吐量在500万-1000万的机场所在地区也纷纷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天津等省会或重点城市为骨干,其他城市相继跟进临空经济基本格局。截至2014年底,全国62个城市,依托54个机场,已经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此外,还有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当中。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临空经济发展规划滞后、临空指向较弱、空间利用不够合理等问题依旧突出,尤其在面向“十三五”中国发展新常态和对外开放新局面时,国内临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战略定位面临新调整。

“十三五”在TPP、TIPP等国际新贸易规则以及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新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将出现深刻变化,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重点加强向西开放,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许多原先缺乏对外开放条件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机遇。临空经济作为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应重视战略规划,用好机场、多式联运物流等资源条件以及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工业园区等载体平台,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基地,促进地方对外开放、产业升级。

二、体制机制面临新突破。

临空经济区是围绕机场的发展区,管理体制包括机场运营管理体制以及空港经济区开发管理体制两大板块,涉及机场运营方、园区管理方以及机场所在地各级政府,园区往往还分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物流基地、工业园区等多个板块,造成条块分割严重、产业协调不足、资源共享不畅等问题。以北京顺义临空区为例,顺义临空经济区的空港口岸、出口加工区、大通关基地、保税中心等几大平台空间布局分散,管理机构不同,降低的北京空港货物通关效率,平均来说,北京机场货物通关时间为3个小时,是仁川机场的1.5倍、香港机场的6倍,大大削弱了北京机场的速度竞争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临空经济区运转效率,是“十三五”期间临空经济区深化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三、产业发展面临新要求。

机场是临空经济区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临空经济区内应重点发展应具有临空指向性的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但是受到发展程度限制,目前国内临空经济区产业层次较低,对航空物流需求较高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金融会展等产业在临空经济区内发展不足。“十三五”时期,在一带一路等区域经济新战略影响下,全球产业资源要素配置将出现新变化,物流便利、机制灵活的地区将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市场、更多的资源,要求临空经济区积极谋划高端产业,推动升级发展。

四、发展模式面临新转变。

一方面,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往往面临着大范围的征地拆迁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投入,资金需求庞大,而传统主要依赖土地出让金筹措建设资金的模式在政府土地财政趋紧的背景下已难以为继,资金短缺已成为许多地方尤其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涉及机场物流、保税贸易、园区运营、招商等多个方面工作,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人才支撑不足导致临空经济区建设难以高效展开的问题日益突出。探索一条高效专业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模式是国内临空经济区“十三五”期间需要解决的另一大重要课题。

为此,“十三五”时期国内临空经济区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展开积极探索:

一、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产业与空间的有机结合。

“十三五”,临空经济区应充分研判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找准自身定位,科学制定发展新规划,条件成熟的地区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临空经济区在总目标定位指引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临空经济区应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推进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多个规划相互融合,推动域内机场建设区、综合服务区、保税区、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区等多个板块有机衔接,解决当前临空经济区发展中各规划自成体系、各板块衔接不畅,航空等高端要素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突出问题。此外,应重视产城融合理念的结合,按照产城一体、节约集约的思路,便利交通网络,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平台,建设集约有序的产业空间、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临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临空经济区所在地方应制定工作计划,有序推进临空经济区各板块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或成立高级别协调工作小组,搭建工作机制,推进临空经济区的统一开发、统筹管理,重点协调经济区范围内的园区、机场、保税区以及各行政区域等各板块共同推进交通路网、水、电、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协调物流体系的衔接以及重大项目的布局,强化通关一体化、港区联动、多点互通、跨境电商试点等机制创新,最大程度激活区内发展活力。条件成熟的临空经济区还可积极开展“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临空经济区发展跃上更高的平台。

三、遴选优势产业,构建高端产业体系。

产业选择对于临空经济区的升级发展至关重要,与港口、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临空经济的最大优势在于速度和全球易达性,较适合发展现代服务业、高值低重的先进制造业,因此,临空产业区在产业选择时应充分挖掘临空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基础,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引进适合临空经济区发展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入驻临空经济区,限制传统产业入区发展,构建临空指向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从而达到以特色产业比较优势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的目标。如上海依托虹桥机场发达的航线资源,结合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在虹桥空港区汇集了包括博世、联合利华、统一、佳通、爱立信、携程、联强国际、神州数码、佳杰科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落户,打造了以总部经济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四、探索ppp等多元化方式,加速临空经济区建设。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指出,在国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背景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包括临空经济区在内的园区、新城建设已成为共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也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项目自身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其中,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可有效利用资金优势或项目经营管理优势通过BT、BOT、BBO模式、BLOT模式、BOO模式、FDBO(融资-设计-建造-运营)模式等多种方式参与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产业平台的开发建设,并按谈定的合作模式获取可预期的稳定回报与收益,政府则可为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指导与意见,亦可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为项目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与政府服务,有利于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优势,能有效保证临空经济区在遵循规划方向的指导下加快建设进度。临空经济区可通过对区内交通、环保、给排水、文体场馆、养老机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精心策划,将适用ppp模式的项目纳入ppp项目库,公开发布、组织实施、统一管理,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加速。

第3篇: 空轨的发展前景

公司发展前景

一、市场状况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不良资产持续暴露和释放,不良资产市场逐渐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机会明显增多。呈现不良资产量大面广、债权结构复杂,数额巨大和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等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看,银行贷款、民间贷款预期的增长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给资产质量带来较大威胁;

第二.从新发生债权债务问题的客户来看,客户层面的风险蔓延表现为从最初的个人、民营中小企业向大型民企、国企传导等特点;

第三.从传统不良贷款清收、债权债务的处置手段看,局限性传统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手段主要为现金清收。现金清收主要通过主动还款、法律诉讼、执行抵质押物回收现金等方式,针对不同不良贷款形成特征的差异,主要解决债务人还款意愿问题。

二、行业定位

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金融行业本身的特征体现出很多问题,存在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差,抵质押物处置回收难度较大,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经营效益下滑的局面,有的行业已出现行业性亏损的情况。简单通过现金清收方式已经不能实现不良资产的有效清收。

随着社会发展,个人、企业间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账务纠纷也随之为您及您的企业带来许多困扰。对于企业或个人不良资产涌现的新情况,河南善为实业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债权债务处置问题。

三、企业类型及模式

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胆大心细,观念超新的专职团队,从事企业或个人,专业律师调查账务人的隐蔽资产或已转移的存款。本部软硬件成熟,具有诚信、准确、效率、卓越的特点。同时配有合法人员配合工作。本部由职业化的复合型精英组成。可协助律师调查账务方的财产情况,寻找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从而保障账权人的权利。调查内容包括账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重点是找出可用于清偿账务的动产和不动产,如银行存款,机器设备,汽车,存货,房产,股权和知识产权等。

公司在处置债权收购、债权转让、欠款催收、资产评估、并购重组等处置过程中:第一,查询账务人资产财产情况;第二,调查账务人的对外资金来往,第三、落实账务人的隐蔽财务及存款、投资。第四,代理当事人向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第五,代理委托人的法律诉讼及申请调制执行;第六,接受债权管理等各类推托。

四、企业现状

公司经过初期的摸索阶段,我们对处理不良资产的工作进入了逐步规范、稳步发展的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行情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由于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凭借公司良好声誉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信息十足,未来将会更好!

五、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金融行业行情来看,通过我们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银行质量显著改善,使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轻装上阵,为改制上市和提升盈利能力创造了条件。壮大了国家财政实力。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参与,也化解了许多金融风险,使他们成为维护金融稳定需要的一支常备的消防队。因此,体现在资产管理公司账面的大部分政策性损失,实际已通过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南善为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主做由于投资,信贷,银行等对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借贷所产生的不良资产,债权以自有资金或非货币形式进行收购,对所产生的不良资产,债权进行转让,催收。企业并购重组等,我公司以自有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以及专业的资产评估,对您所持有的不良资产,债权等量身定做最佳解决方案,以最快的方式解决您的问题。提高处置效率,维护企业信用,使企业实现增值保值,利润最大化!

第4篇: 空轨的发展前景

现在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前景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促进和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曾有过2次重要的标志: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重点建设前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中的吉林、兰州、太原化工区和华北制药厂等十几个新的化工项目为起点,新中国化学工业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化学工业以引进30万t/a乙烯、30万t/a合成氨为标志,相继扩建和新建了燕山、齐鲁、大庆、扬子、金山等大型石化基地,我国化学工业从此进入第2个高速发展期也是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上升,特别是“十五”计划开始,大亚湾、青岛、镇海等地几套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相继立项和开工,以及氯碱、聚氯乙烯和煤制甲醇、煤制油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和论证立项,我国化学工业正在经历着第3次建设热潮。

现阶段化学工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而我区工业化进步比较晚,化工行业的起步和发展更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如能源问题,供需问题,环境问题,人才问题等。如何妥善的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能源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据2013年资料显示中国原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13年已经达到59%,向中国出口原油的主要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联邦、阿曼、伊拉克和伊朗等六个国家,占进口总量的68%。历年来,这个顺序变化比较小。中东国家对中国出口原油占48%,但是中东局势的不稳定性,让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和下游产业饱受考验,所以解决进口原油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附表1

后石油时代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说更是一种挑战。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人口众多,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面前,化石能源严重不足。再加上化石能源的地理分配不均衡,80%集中于少数国家,中国极有可能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近年来多次的“三荒”给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活带来强劲冲击。这种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如何化解,如何在困局中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问题。

二、供需问题

我区的产业的发展是依靠80万吨/年乙烯产业为龙头,牵动下游企业发展,2014年国内新建乙烯项目投产计划显示,2014年我国共计完全乙烯项目投产368万吨/年,据初步统计2014年国内乙烯产量将达到1972万吨,较2013年增长21.35%,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产能的急速增长再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给美国本土乙烯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原料乙烷,令乙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大大提升了其乙烯及衍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必将影响中国乙烯产业的供求,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增强乙烯产品的竞争力,就显得格外关键。

2014年国内新建乙烯项目投产计划

三、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包含了许多因素,其中包含了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化工企业的建设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少量的污水、扬尘、机械设备和其他噪声、工业垃圾或者生活垃圾等如果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必将影响到当地环境的质量,另外化工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得不到及时处理也将影响到当地的生态。

四、人才问题

第5篇: 空轨的发展前景

报纸的发展前景

摘要:

关键词:报纸,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面夹击,曾经 在 过 去的一个多世纪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报纸,在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报纸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悲观的预言。

一、关于报纸发展前景的几种预测

1、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 迈尔公开发表了一个预测,他说:“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迈尔教授长期研究报纸工业,他最近写了一本书,名为《正在消失的报纸 :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和细节来证明这一结论并非耸人听闻 —— “这非常令人感到震撼,但一切都是来自全球报纸协会的数字显示。

2、其实,早在1999年,英国学者、世界级传播学大师皮特·勾丁就曾预言,在网络的冲击下,100年后,报纸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记者这个职业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他预测,那时候的报纸将不再是提供资讯的平台,因为提供资讯的任务已经由网络媒体完全取代,报纸只能作一些深度分析的解释性报道;记者也不再是具有采访垄断权的职业,因为人人都会成为记者,那时候的“记者”将是一些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社会学家。

2004年,国际报业人士在各种新式媒体面前感叹:报纸的历史也许只剩下50年。从1999到2004,仅仅5年,报纸的生命就减少了一半儿!而后仅仅一年,美国学者的预测又将其缩短为38年。

3、近来,两位英国新闻系的年轻毕业生 Robin Sloan 与 Matt Thompson做了更为大胆的预测。他们制作了一部8分钟的短片《媒体未来的历史:1989-2014演变中的个人资讯建构》,再次把报纸的生命期大大缩短。其中所预测的标志性事件为:2006年,Google 整合其全部技术与资源,包括 TiVo、Blogger、 Gmail、及搜索技术,建立Google Grid传播平台,它几乎可以无限制的储存、传递、共用各类媒体资讯,永远连线并可从任何地方取得。任何人也都可以把自己的信息,以所需的安全层次储存在Google 王国,或公开发行给他人阅读。

“未来学家及《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把报纸称为‘媒介恐龙’。更加剧了人们对报纸前景的恐慌。《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尔茨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并且,有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的话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这个具有精准时间的预测,仿佛为报纸的命运划定了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句号。

而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面夹击,作为行业风向标的美国报业疲态有增无减。

[美国]

报纸业的现状

1995年到2003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欧洲和日本的报纸分别下降了3%和2%。20世纪60年代,5个美国人中有4人每天阅读一份报纸,现在只有一半的人在读报,且仍呈减少之势。

美国发行审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的6个月时间里,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报纸的平均日发行量又比上一年同期下跌了1.9%。周日版发行量下跌了2.5%。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地方性报纸的日发行量和周日版发行量跌幅分别达到2.2%和3%。《洛杉矶时报》在地方性报纸中跌幅最为惨重,周一到周六版的发行量下降了6.5%,周日版的发行量降幅为7.9%。而在紧随其后的6个月中,美国国内789家工作日报纸的平均发行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而627家周日报纸的景况更令人担忧,平均下降了3.1%。同时,全美发行量居前20名的报纸有18家发行量同比下跌。众多迹象表明,报纸的艰难岁月已经来临。

在中国报界,报业的“冬天来临”说也基本成型。与美国人所说的“正在消失”略有区别的是,中国发生的事情被称之为“媒体变局”。有资深报业人士专门撰写了长篇论文《中国媒体大变局》,深入分析了其形成的内在原因。

京城报业竞争向来是全国报业景气指数的晴雨表。然而近来,网上、业界乃至读者感受到的一些信息或现象,似乎都在昭示着京城报业经营环境在恶化!关于京城两大老牌报纸利润跳水的传闻不胫而走,曾雄心勃勃的新创报纸并未如愿,而有的报纸数度输血仍一蹶不振,以致有的报纸沦落到靠一厢情愿派送直至读者邮箱爆满的窘境。上半年的消费指数下降、房地产市场调控、医疗广告整顿等,直接影响了报纸广告的投放。

据悉,2005年是这一“变局”发生的“拐点”,其重要标志就是作为“中国传媒海外第一股”的北青传媒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度滑坡,如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北京青年报的困境和经营危机,不仅是北京报业经营危机的一个缩影,并且具有全国性。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监测,2005年3月之后,国内报业广告的月度同比增速逐月降低,6月份的增速已不到3%。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了7.08%。考虑到广告刊例价格上调因素,这样的增长实际上等于是负增长。

2005年8月26日,北青传媒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底的半年业绩,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

与此同时,股价一路走低,刚刚成功上市的北青传媒猝不及防地跌入了谷底。北青传媒业绩的下滑并非个案。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监测,今年3月之后,国内报业广告的月度同比增速逐月降低,6月份的增速已不到3%。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了7.08%;而前些年,报刊杂志的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

据慧聪调查数据显示,仅5月份,北京八大平面媒体广告刊登量比4月下降29.92%,净减了1.75亿。其中,原先红红火火的房地产广告比4月下降了18.1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10%。而家电广告比4月更是下降了69.50%。前4个月,全国报刊广告额仅增长了5.77%,是历年增长最低的,而且是多年来第一次低于GDP的增长。

由于房地产、汽车、通讯、药品、计算机等媒体广告支柱行业投放广告的全面下滑,加上广告主投放更趋理性和务实,都市报的广告收益急剧缩水。业内资深人士估计,上半年,京城的都市类报纸能实现盈利的不过一、二家。有人更是惊叹:现在想活得好是第二位的,想活下去是第一位的!都市报的暴利神话已经彻底破灭,报纸的微利时代则露出了它的冷峻面孔!

让人担忧的是,此种下滑趋势已在国内几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中普遍地反映出来,如广州日报、新民晚报等。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表示,过去排在前十位的报纸大概只有一到两家有所例外,其他都是负增长态势。中国报业遭遇了二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艰难局面。业内人士的普遍反应是,报业的冬天真的提前到来了。

两个判断:一、2005年,中国报业与汽车、彩电、炼油等一起陷入全行业亏损。全中国报业总资产约1100亿,实际广告收入不到300亿,增长率7%,税后利润总额约仅20亿左右,但在互联网一日千里的发展势头下,报业须大大缩短折旧期,如此,全行业利润应为负值。

另据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实际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为数不少,平均跌幅超过15%;多家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业集团和报社出现亏损。此种下滑趋势,在国内多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中普遍反映出来。过去排在前十位的报纸除一两家有所例外,其他都是负增长。如连续11年居全国单张报纸广告收入之首的广州日报,2005年1-5月的广告额出现4.73%的负增长,6月份又出现12.6%的负增长。

报业的冬天,或者说报业的冰河期,会很漫长很漫长,甚至可能是永远。吴海民对记者道出了他对当前媒体市场结构这一最重要的判断。他认为,报业的前景很不容乐观,任何侥幸和矫情都是天真的、幼稚的。如果谁还对新媒体的崛起高枕无忧,对新媒体的冲击熟视无睹,那就太无知、太可笑了。

报纸 的 前 景究竟会怎样呢?什 么是 报 纸?在《美国报纸产业》一书中,作者这样介绍报纸:从法律的目的上,报纸是“一种出版物,通常以纸的形式出现,为了一定的发行量而出版,并且在短暂的时间间隔内定期出版,内容包括当前事件的消息和大众感兴趣的新闻”“。不过,作者同时也表明,关于报纸的界定一直是含混不清的,他所提出的观点,也只是一个描述,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定义。基于 这 样 的描述,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应具有以下特点:

其 一 , 报纸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媒质。

其 二 ,这 种媒质应该为新闻纸。

其三 , 报 纸传递的信息的受众一般为匿名的大

众。

其 四, 报 纸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的规律进行出

版。

传 统 意 义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报纸主要是以其所使用的信息传递的载体即新闻纸而与电子媒介相区别的。而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在资讯传播领域的运用,信息的传输方式和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信息的传输方式受到了冲击。纸质的报纸的命运也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此,也产生了对于报业发展前景的忧虑和观望。

报纸真的会消失吗?

以网络为主力、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楼宇广告、城市广播、电梯广告等为侧翼的新媒体方阵迅猛崛起,瓜分、蚕食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才是传统媒体广告大幅跳水的最深刻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2、阅读习惯 —— 媒介与行为

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窜红,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带走了大批高素质、具有高消费能力、潜力的读者群。

目前在中国,30岁以下人士已不怎么看报,有些年轻人上网娱乐费占到年收入的1/15。未来中国的网民数量每3年左右即可翻番,2007年可达2亿,2010年将超过4亿。“网络原住民”(25岁以下人群)的队伍在壮大,上网者的年龄范围也在扩大。此发展势头使笔者深信,报业的危机具有长期性。

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一张“电子纸”饱览天下事 未来的媒介什么样?

你是不是也体验过一手拎着包拿着报纸,一手拉住扶手,在公车上摇摇晃晃、哗啦哗啦地翻着报纸的经历?你是否想看不用手翻就可以自动更新版面的报纸,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将报纸缝在袖子上?

未来的报纸:一张超轻薄的“电子纸”

今年3月,日本千叶大学开发出厚度只有0.1毫米的电子纸。其实说起这种电子纸的原理很简单,只是两层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做透明涂层的薄膜,上面的化学成分作为连续电极。薄膜之间夹有无数黑色、白色的化学微粒。在薄膜带负电的部分,带正电的黑粒被吸附上去时呈现黑色;带正电的部分,因吸引带负电的氟化碳而变成白色。这里所说的“电”指的是电泳———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法中的电现象,它是通过外加电场使带电微粒向电极移动,依质量大小自行分开,并一直保持在各自的新位置上,直至下一个电场再次使它们运动起来。但是有了想法加上发明后可以应用,却是着实地不易了。

利用电子纸制作的电子报纸,除具有像印刷物一样的可视性、关闭电源后仍保持显示状态的记忆特性外,由于属于不需背照灯的反射方式,因此不需要一直通电,显示效果看起来清清楚楚。

只要你拥有一张报社发放的电子报纸阅读器,每天的报纸内容就将会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到你的面前。从此,你不用担心因为天气不好而误了送报时间,也不需要每天到报摊去买报,只要在手提袋里放一张电子报纸,你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各个版面的新闻。尤其是发生重大新闻时,你就可以一边乘车一边掌握最新动态了。

当然,如果你发现了好文章,也可以将每天的报纸内容存起来,随时将以前看过的内容从存储器里调到“纸面”上看。

在如 此 的 忧虑和观望之下,每天,仍然有不同的报纸面世,报纸作为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仍然占据着要的位置。报业发展的竞争依旧炽热。而传统的报纸的形式和内涵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 变 化 的最明显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 一, 传 统的报纸纷纷借助于网络,开发了电子

版。

其二 , 一 些有条件的报纸借助于手机,办起了手

机报。

这些 变 化 传递着报纸发展趋势的一些信号:首先 是 载 体形式的变化。随着 电 子 媒介的兴起,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传统报纸的受众开始发生转移。

从 目前 的 报纸发展的趋势来看,纸质的报纸(传统)的报纸的发展趋势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而多媒体的报纸形态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目前,很多的报纸都借助于网络技术而诞生了报纸的电子版,但是,目前所开发的报纸的电子版大多比较呆板,报纸版面的丰富性无法充分体现,传统报纸生存所依赖的广告的价值无法通过电子版充分实现。目前,一些报纸的电子版开始尝试把报纸的版面原封不动的通过网络展示出来,并且结合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广告的内容进行相关链接,充分发挥传统的报纸版面以及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而进一步提升报纸的广告的价值。随着 手 机 报的出现,传统的人们对于报纸这种载体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

无 论 是报 纸的网络版或者是手机报的出现,也只是传统报纸变化的一种前奏,一种报业发展的改良。“这种短暂的过渡形态在未来5-10年内被更为先进的、与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应用环境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报纸所取代。”“真正能够使传统的报纸走出困

境的应该是出现一些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目前便体现为新的报纸介质的诞生。一些 高 科 技公司目前已经开发出代替传统的新闻纸的电子阅读介质,如3M公司研制的Gyricon电子纸、IBM公司研制的电子报纸具有与传统的报纸的标准开版类似的规格,美国E一i n k公司发明了基于电泳技术的电子墨水,这种墨水可凭借微弱的电流驱动完成任何文字和图形的显示。这是制造电子纸张的主要技术,飞利浦公司、柯达公司、索尼公司等通过与该公司的合作,正在积极地推进电子纸张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应用。200 2年 1 1月,美国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新闻及大众传媒学院教授罗杰尔·费德尔(RogerFidler),研究成功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相结合的

便携式电子阅读装置一一“肯特格式数字新闻书”。手持这样一张电子便携报纸,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模式,从新闻标题到新闻全文、新闻分析、新闻图片、新闻画面·,.二只要读者愿意,就可以通过点击的方式了解到更多的相关内容,甚至可以听记者亲自讲述报道的幕后故事。我国 很 多 报纸也在积极尝试与新媒体的合作,开发电子阅读介质。2006年1月解放日报与荷兰iRex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从打造中国第一份电子移动阅读的报纸起步,充分利用和发展原创电子纸技术优势,成为领导性的电子阅读解决方

案供应商。2006年4月14日凌晨5时,全球第一张电子报纸横空出世:上面显示着中国上海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报头字样,呈现眼前。首批5名读者一2名IT科学家、3名资深新闻阅读人士,体验了这一美妙的阅读之旅,完整阅读了一份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验推出的电子报纸礴。进而解放日报集团提出了一个2006年的4i计划:inews:上海手机报、i-mook:网络杂志、i-paper:电子报纸、i-street:街头视频。这些实验性的举措试图为传统的报纸的生存能进而对整个报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从 已经 开 发出的电子报纸以及对于这些报纸所具有的技术特征来看,这些报纸一方具有传统的电子报纸的版式,另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无线网络的支持。比如可以随时更新内容,可以折叠,更容易携带等。可以想见,当这种电子报纸大量出现时,将会对报业的发展带来何等重大的变化。其 次 , 是报纸功能的分化。这种分化,是对报纸本身功能的一种反正,或者说是一种回复,是自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诞生以来报纸功能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果。新闻媒体的大众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的应用,才使得当时的印刷产品降低了成本,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在 目前 的形势下所出现的功能的分化,体现在未

来的报纸,一部分仍然要满足大众的需求,依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这是与社会发展的结构分不开的。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时日,新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的覆盖将会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的层次化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一种现状,知识层次、文化背景、消费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等,都会造成社会成员对媒介选择的多元化,所以,作为纸质的媒体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未来,仍然有存在的空间。同时 ,社 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成员需求的多元化。同样是对于信息的需求,而不同的社会成员要求满足的方式,比如对于信息类别的需求、对于信息量__的需求、对于信息获取途径、对于信息获取的时间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有人 曾 经 对“我的日报”进行了这样一般描述:“未来某时,科技将能极大地帮助人类过滤他们的所读所看所听。我们现在习惯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多已成为过去式。在电视、计算机屏幕和网络的帮助下,你能定制报纸和杂志,也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游戏、运动、购物和新闻节目。你将可以准确地看到看到的内容,不需要在标题和正文里大海捞针。”“个性化、定制时代等概念成为目前报纸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种趋势。

菲利 普 ·迈尔教授对于报纸的悲观的预言的前提是“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趋势发展不明的话”, 这是基于目前人们对于传统报纸读者的年龄、消费层次、文化背景等原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带来的对于报纸二次销售带来的影响,也就是从报业的经营这个角度而发出的悲鸣。但是,这种观点却忽略了报纸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分化的趋势。从 以 上 所举的新媒体(新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在报纸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报纸的功能首先依然保持一定的大众性。比如i-stree(街头视频)的出现,其实就是一张大众化的报纸,一个免费的阅报

栏。其次,无论是己经出现的手机报,还是电子报纸等,由于其载体的价格成本、携带的方便性、阅读的时空等原因,可能更容易成为个性化定制的物质基础。

基于 新 技 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报纸功能的分化将会使得报纸的定位更加准确精准,进而为报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新 闻纸 并 非报业的本质,报纸的本质是新闻和有价值的信息。现代意义的新闻媒体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报纸的发展也要借助于合适的传播技术,适时更新。未来的报纸将不是单一的纸质的形式,而是纸质媒体向其他媒体形式的延伸,报纸将成为多种媒体形式的一种组合。这 样 看 来,我们面临的并不是报纸的衰亡,而是报纸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的存在形式,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对于传统的报纸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数字报业的提出将会为传统的报业形态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菲利普· 迈尔 《正在消失的报纸 :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

2、《美国报纸产业》

3、

第6篇: 空轨的发展前景

中国白酒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者:刘利维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2期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白酒产业结构、产量、企业规模、数量、收入、利税、产品质量、规格品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国白酒发展历程进行了理性、客观分析,从历史、文化、消费群体、洋酒冲击、技术构成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白酒面临的发展机会和威胁,提出了中国白酒的发展前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进行了个案分析;提出中国白酒今后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白酒;产业;结构;发展前景

        一、前言

        步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白酒产业也高速发展着,产业结构变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形成了资源高度集中、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产业体量高度集中,国有、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在国名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白酒的消费实现了指数型的上升,也带动了整个酒类行业的快速发展,各个白酒企业蓬勃发展,呈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从全国的白酒行业来看,知名品牌和小众品牌的白酒行业都呈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知名品牌的白酒集团凭借着自身强有的企业竞争力,迅速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某些小众品牌的白酒企业也快速的占据着国内的市场。

        二、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白酒产业发展概况

        现在,中国拥有白酒企业3万余家,比其2010年的10079家来说,增长了近2万余家,目前成规模的白酒企业有超过两万余家,资产总额3000多亿元。2010年,完成了成交额300万升的任务,工业产值达3000多亿元,销售额达6000多亿元,行业出口交货值达13.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13亿元,利税总额678亿元,其中利润351亿元。

        (二)主要产能省份白酒产业发展

        中国白酒企业的发展呈现着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又以高端白酒的发展为主要特征。西南地区的白酒发展在全国独领风骚,西南地区的白酒发展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并且西南地区的白酒产业在全国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如川、鲁、豫、苏、皖等地区白酒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最具有白酒酿造的天然优势的地区是四川省,四川省的白酒销量占全国白酒销量的20%。从白酒的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来分析,凡是白酒产业发展好的省份都得到了该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四川省提出的打造中国白酒的黄金地带,推进四川省白酒朝着前亿的方向发展,发展规模化的产业,为白酒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空间;四川宜宾打造“中国白酒之都”,沪州

推荐访问:发展前景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217/4765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