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2023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通用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2-16 15:35:08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6篇

第一篇: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

*****集团路桥有限公司********项目部

安全风险评估

编制单位 : 项目部

编制人 :

审批人 :

编制时间 :

颁布时间 :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

本区地震活动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地震频率不高。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Ⅰ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Ⅵ度区)。

3、水文地质特征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种类型。

(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体浅表的松散堆积物孔隙中,地下水赋水性较差,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受地表气候影响很大,一般为季节性存在的暂时性水。由于隧址区松散堆积物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大,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除非在雨季,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较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页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汇集、运动,在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基岩构造裂隙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和隧道的施工均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

4、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5、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

三、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桥梁、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一)、桥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注:①.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②.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二)、 桥梁、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三)、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标准,见下表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注:①.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四)、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

(五)、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和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六)、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等级标准

(七)、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页)

(八)、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九)、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



(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

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

四、桥梁、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一)、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二)、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梅岭隧道和桥梁工程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隧道出洞口仰坡陡立,有断裂构造,断裂带上岩石破碎,局部岩性为角砾石混低液限粘土、含碎石、少量块石,中密,局部松散,稳定性差。

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Ⅴ级围岩浅埋段。

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

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5、桥梁基坑较深,渗水量较大,需要爆破,存在人员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危险因素。

6、支架施工总荷载15KN/m2以上,高度大于11m,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支架失稳等危险因素。

7、墩柱(10m≦H<30m)施工,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危险因素。

(三)、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评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隧道施工安全总体大小计算公式为:

R=G(A+L+S+C)=3×(2+2+1+1)=18,14≤R≤21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梅岭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

(四)、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下表: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A1+A2+A3+A4+A5+A6=1+0+0+1+0+0=2,0﹤R﹤4

依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Ⅰ级(低度风险)。

(五)、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

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六)、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桥梁、 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系数法。

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分值:公式:P=γ·(C×A+B+D+E+F)

Ⅴ级P=0.8×(0.9×4+1+1+1+1+1)=7,7≤P≤11,属于3级(可能)。

Ⅳ级P=0.8×(0.9×3+1+1+1+1+1)=6,3≤P≤6,属于2级(偶然)。

Ⅲ级P=0.8×(0.9×2+1+1+1+1+1)=5,3≤P≤6,属于2级(偶然)。

3、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断层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γ·B×(A+C)。

P=0.8×2×(0+2)=3,2<P<4,属于2级(偶然)。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系法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梅岭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4、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0+1+0+0+0+1)×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5、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4+0+1+0+0)×0.8=4,3 ≤P<6,属于2级(偶然)。

6、墩柱(塔)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P=(1+2+3+4+5+6) ×γ

P= (1+1+1+0)×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五、风险对策措施

经过桥梁和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为Ⅰ级(低度风险),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桥梁支架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2级(偶然),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梅岭隧道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Ⅴ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高度,严重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等级可能。Ⅳ级、Ⅲ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一)、坍塌风险等级归类

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得知:

隧道风险被评定为“高度风险”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的施工区段为Ⅴ级施工区段。

(二)、风险处理对策

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高度风险是不期望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

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业主、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变更设计方案,规避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寅技术及时修参。协助监控量测单位,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衬。

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

(三)、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

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初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

1、洞口排水

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

(四)、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它技术措施

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调整开挖方法,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与出渣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行出渣,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计厚度。对Ⅴ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太多,应停止施工,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100cm之内。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中空锚杆交错布置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2、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

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

4、有仰拱地段,须考虑开挖掌子面与仰拱的间距,严格控制仰拱、回填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筑。

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

7、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

(五)、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对策

1、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

①隧道支护变形量较大时,沿隧道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

②施工面不封闭时,几小时后围岩会沿微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洞壁及掌子面会出现响声,且有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显出破碎或较破碎状态;

③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继而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

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

总原则为“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具体对策如下:

1首先打超前锚杆,正面喷砼。

2设置临时仰拱,向底部地层注浆加固,并打底部锚杆控制底鼓和侧鼓挤入。

3两侧增打锚杆,长度应大于围岩塑性区范围。

4下半断面、仰拱同时施工,缩短台阶长度,及早闭合。

5初期支护应能满足大变形的要求,体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原则。

6加大预留变形量,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

通过理论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并进行日常监测,建立控制值标准。

(六)、隧道涌水突泥的技术对策

隧道施工中涌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关于隧道防、排水构造设计资料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钻深及预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既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围岩稳定,并保护环境的治水方案,亦应便于初期支护的施工,其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处理隧道施工中涌水辅助施工方法

(1)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2)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

(3)采取超前固岩预注浆堵水。

2、采用辅助坑道排水施工要求

(1)辅助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近平行;

(2)辅助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

(3)辅助坑道应超前正洞10~20m,至少应超前1~2个循环进尺。

3、采用超前钻孔排水技术要求

(1)应使用轻型探水钻机或凿岩机钻孔;

(2)钻孔孔位(孔底)应在水流的上方,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以防人身及机械事故;

(3)采取排水措施保证钻孔排出的水迅速排出洞外;

(4)超前钻孔底应超前开挖面1~2个循环进尺。

4、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施工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隧道深在50m以内可用地面预注浆;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有外圈向内圈进行,在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隧道埋深大于50m时,应采用开挖面预注浆堵水。

5、承压水排放和高压水处理

(1)当预计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排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或进行注浆前排水降压,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钻孔及辅助坑道应保持10~20m的超前距离,最短亦应超前1~2倍掘进循环进尺长度;

(2)当隧道施工中,遇有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涌水。封堵涌水注浆应先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堵住。

(七)、隧道塌方的技术对策

1、先排水,尽可能将坑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用浅眼、密眼,严格控制用药量或用微差毫秒爆破,开挖面不能太宽;

4、对工作面的松散体和围岩采用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

5、开挖后尽快用型钢进行强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6、勤检查,勤量测。

(八)、残余风险评估

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地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对策措施,对隧道残留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施工的进展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不断完善处理措施。

项目部领导小组将根据审批后的风险评估方案进行日常工作的实施,有效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坪盐通道施工任务。

六、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坪盐通道存在坍塌、涌水突泥、大变形等施工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风险、高空坠物风险、人员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梅岭隧道初始风险为Ⅲ级(高度)风险,但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可将风险降至可接受区域。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第二篇: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

全年来,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有序开展了一系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州的食品安全形势来看,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现就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下:

一、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主要来源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验检测、基层报告等途径。

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一部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清洗消毒设备配置率较低,特别是小型餐馆和小吃店,忽视食品安全问题。二小型及其以下餐饮服务单位多为家庭式经营、经营场所小、流动性大、功能分区达不到要求,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发放条件,现根据“三小”条例完成备案登记。三烧烤店普遍存在常将肉串烤制半熟、售卖时再加工,生食品、半成品和成品混放,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烤制食品时间短,中心温度可能达不到杀菌的温度,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等风险,暂无报告。

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程度

综观整个餐饮服务环节,按照区域分,风险点主要在乡镇、学校周边和建筑工地;按照主体分,风险点主要在学校食堂、群体性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烧烤店;按照环节分,风险点主要在管理制度、原料采购和加工制作;按照食品品种分,风险点主要在冷食类食品、野生菌等。

可以看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点和风险程度为:

一是部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一般风险)

二是烧烤店加工操作环境差,食品在储存、加工等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中等风险)

三是小餐饮加工操作环境差,食品在储存、加工等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严重风险)

四是误采、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严重风险)

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对策和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建议消费者、餐饮单位和监管部门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消除或降低食品不安全导致的风险隐患,坚决防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篇: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

本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为保障全处生产经营任务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我处组织了对全处危险作业环境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评估范围

全处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具有一般安全风险以上的作业环境和岗位。

三、评估人员

四、评估时间

2006年11月10日至2006年12月25日

五、评估结果

共识别评价了7个机关科室、4基层单位,7个危险作业环境及岗位,评价出一般风险5个,重大风险2个。

附:详细风险评估报告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工程科、预算科、项目一部、项目二部、材料科、新型建筑材料厂

工作内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按照工程管理程序的要求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

2、深入工地现场进行现场变更,检查工程质量、进度,核实现场工作量。

3、隐蔽工程旁站监理、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

4、工地现场有关事项协调。

5、出发前按照安全规定着衣、头戴安全帽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1、人的不安全因素:

(1)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2)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3)工作人员未按安全规定着衣、戴帽进入施工现场,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4)进入现场的人员过多,也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精神状况不佳或带病进入施工现场。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着衣戴帽,尽可能减少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

2、施工作业区安全防护缺陷

(1)临时用电电线、开关等电器设施绝缘强度不够,线路架设与热源、火源、车辆及行人通道安全距离不足,电器设备未安装或为合理选用保险装置以及超负荷使用,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2)脚手架、吊架材料及架设为满足工程施工安全要求,施工用梯、栏、板不坚固、牢靠,尚未投入使用的危险作业区未加装临时防护装置等,易发生高处坠落跌伤事故。

(3)施工人员未按规定传递或在高处堆放工具、物件,双层之间未加装防护隔板、罩棚、围栏或其他隔离措施,易发生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事故。

(4)危险作业区无警示标志或禁行围栏,易发生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认真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必须做到:

(1)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应满足施工需要和安全规范要求,线路架设应符合安全规范,。

(2)脚手架、吊架应加设牢固,使用前应经有关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梯、栏、板使用应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高空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物件,堆放物件应平稳可靠,双层之间中间应有安全隔离措施。

(4)危险作业区应设置警示标志或禁行围栏。

3、环境天气影响:

(1)雨、雪、雾天气路滑或视线差,临时用电线路、电器绝缘性能降低,易受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事故伤害。

(2)冬季进入露天作业区易结冰,易发生平地摔伤事故伤害。

削减措施:

(1)雨、雪、雾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工地现场。

(2)冬季或雨季(非雷雨天)进入露天作业区,应采取防滑措施,如撒沙子、锯末、炉灰等,以增大摩擦阻力。


车辆行驶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司机班

工作内容:车辆驾驶操作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检查车辆方向、刹车、灯光、燃油、润滑油及冷却液等。

2、领取路单及出门证(长途需有长途行驶令)。

3、按路单要求到用车单位报到,完成生产任务。

4、收车归队及时检查车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1、人的安全因素:

(1)驾驶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行车中不易集中注意力,处理情况的反应慢,易发生交通事故。

(2)将车辆交与非正式驾驶员驾驶,易发生交通事故。

(3)驾驶员及乘客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如有事故发生加重人身伤害。

(4)强超抢会超速超员,夜间不正常使用灯光,高速公路上长期占用超车道行驶等违反交通法规的驾驶行为,极易造成事故。

削减措施:

(1)驾驶员要注意休息,杜绝带病出车。

(2)不得将车交给非正式驾驶员驾驶。

(3)按规定戴安全带。

(4)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2、车辆故障及缺陷:

(1)车辆行驶中发生方向、刹车失灵、轮胎破裂,造成车辆失去控制,发生事故。

(2)电路、灯光发生故障导致指标照明失效,易发生事故。

(3)润滑油、冷却液缺失导致机械故障。

削减措施:

行车过程中注意方向、刹车、灯光、润滑油、冷却液变化、如有异常立刻停车检查。

3、环境天气影响:

(1)雨、雪、雾天气道路湿滑或视线差,易使车辆失控发生事故。

(2)傍山险路、漫水危桥等特殊路段易发生事故,削减措施:

雨、雪天气道路湿滑,保持低速、平稳刹车,雾天视线不好,保持20KM/小时的低速。

傍山险路、漫水危桥严格执行交通法关于路遇傍山险路、漫水危桥的驾驶规定,安全驾驶。

型材下料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新型材料厂

工作内容:型材下料操作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厂部给塑钢车间下达生产计划,车间主任下达型材下料单。

2、根据下料单准备材料。

3、检查设备、电路、气路。

4、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上岗。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1、人的安全因素:

(1)操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2)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机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3)操作人员未按安全规定着衣、配戴防护眼镜或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4)操作人员离岗、车间人员窜岗,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带病上岗。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岗。

(3)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着衣戴镜、执行操作程序。杜绝在操作过程中戴手套、单手控制电按钮,必须双手操作。

(4)杜绝工作时间窜岗、离岗。

2、设备故障及缺陷:

(1)设备电气保护措施失灵出现漏电、短路,易发生触电事故。

(2)设备控制部分故障,造成程序紊乱、机械锁定保护措施失效,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3)设备机械部分故障,重要部位螺丝松动,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操作前应对设备电路、气路、机械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提出并进行修理,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3、环境天气影响:

白天光线不好或夜间照明不足,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白天或夜间光线不好时应及时开灯补充照明,并确保照度达到安全规范要求。

清角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新型材料厂

工作内容:塑钢窗清角操作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厂部给塑钢车间下达生产计划,车间主任下达加工计划单。

2、根据加工计划单准备待加工的半成品。

3、检查设备、电路、气路。

4、穿工作服上岗。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2、人的安全因素:

(1)操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2)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机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3)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4)操作人员离岗、车间人员窜岗,易发生机械伤害及触电事故。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带病上岗。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岗。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杜绝操作中把手放入左右定位板上或伸手进入锯片及拉刀内,设备运行中不得打开清角机安全门。

(4)杜绝工作时间窜岗、离岗。

2、设备故障及缺陷:

(1)设备电气保护措施失灵出现漏电、短路,易发生触电事故。

(2)设备控制部分故障,造成程序紊乱、机械锁定保护措施失效,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3)设备机械部分故障,重要部位螺丝松动,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1)操作前应对设备电路、气路、机械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提出并进行修理,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2)杜绝随意改动设备操作台的数据及密码行为。

3、环境天气影响:

白天光线不好或夜间照明不足,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白天或夜间光线不好时应及时开灯补充照明,并确保照度达到安全规范要求。

窗框焊接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新型材料厂

工作内容:塑钢窗窗框焊接操作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厂部给塑钢车间下达生产计划,车间主任下达加工计划单。

2、根据加工计划单准备待加工的半成品。

3、检查设备、电路、气路。

4、穿工作服上岗。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3、人的安全因素:

(1)操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及触电事故。

(2)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机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及触电事故。

(3)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及触电事故。

(4)操作人员离岗、车间人员窜岗,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及触电事故。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带病上岗。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岗。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杜绝操作中将双手放置在定位板下面,杜绝气、电开关按钮同时操作,杜绝带电换焊布或中途带温换焊布。

(4)杜绝工作时间窜岗、离岗。

2、设备故障及缺陷:

(1)设备电气保护措施失灵出现漏电、短路,易发生触电事故。

(2)设备控制部分故障,造成程序紊乱、机械锁定保护措施失效,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事故。

(3)设备机械部分故障,重要部位螺丝松动,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事故。

削减措施:

(1)操作前应对设备电气、机械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提出并进行修理,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2)杜绝随意改动设备操作台的技术数据

3、环境天气影响:

白天光线不好或夜间照明不足,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事故。

削减措施:

白天或夜间光线不好时应及时开灯补充照明,并确保照度达到安全规范要求。


玻璃裁片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新型材料厂

工作内容:玻璃裁片操作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厂部给玻璃车间下达生产计划,车间主任下达加工计划单。

2、根据加工计划单准备玻璃。

3、检查裁片平台、刀具。

4、穿长袖工作服上岗,戴手套。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4、人的安全因素:

(1)操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发生玻璃伤害事故。

(2)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机操作,易发生玻璃伤害事故。

(3)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玻璃事故。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带病上岗。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岗。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认真检查玻璃原片,两人配合应协调一致。

(4)杜绝乱扔玻璃碎片或乱放现象,玻璃上加两面堆放应一致均匀。

(5)搬运玻璃时必须戴手套,堆放玻璃发生倒塌危险时,应杜绝用单手或胳膊去抢护。

2、环境天气影响:

白天光线不好或夜间照明不足,易发生玻璃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白天或夜间光线不好时应及时开灯补充照明,并确保照度达到安全规范要求。


玻璃磨边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新型材料厂

工作内容:玻璃磨边操作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厂部给玻璃车间下达生产计划,车间主任下达加工计划单。

2、根据加工计划单准备待磨已裁好的玻璃。

3、检查设备、电路、气路。

4、穿工作服戴手套上岗。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5、人的安全因素:

(1)操作人员身体不适,疲劳、精神状况差,注意力不集中,处理情况反应慢,易发生机械伤害、玻璃伤害及触电事故。

(2)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机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玻璃伤害及触电事故。

(3)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易发生机械伤害、玻璃伤害及触电事故。

(4)操作人员离岗、车间人员窜岗,易发生机械伤害、玻璃伤害及触电事故。

削减措施:

(1)工作人员应注意休息,杜绝带病上岗。

(2)杜绝未经过培训的非岗位操作人员上岗。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杜绝设备运行中手触摸砂带,发现砂带又跑边、串动现象,应立即停机。

(4)杜绝工作时间窜岗、离岗。

2、设备故障及缺陷:

(1)设备电气保护措施失灵出现漏电、短路,易发生触电事故。

(2)设备控制部分故障,造成程序紊乱、机械锁定保护措施失效,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3)设备机械部分故障,重要部位螺丝松动,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削减措施:

操作前应对设备电气、机械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提出并进行修理,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3、环境天气影响:

白天光线不好或夜间照明不足,易发生机械伤害、玻璃事故。

削减措施:

白天或夜间光线不好时应及时开灯补充照明,并确保照度达到安全规范要求。

第四篇: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

2013年集团两项资金输配管线翻修项目

(百子湾经适房支线2#-3#)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3年3月

1.编制依据

1.1北京市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2 2013年集团两项资金输配管线翻修项目(百子湾经适房支线2#-3#)图纸。

1.3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0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2010);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GBJ01-92);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56-2001);

1.4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等有关规定。

1.5根据我公司完成的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13年集团两项资金输配管线翻修项目(百子湾经适房支线2#-3#)。

(1)项目编号:JT13-02C001-5

(2)项目概况:起点1点为《百子湾一号经济适用房建筑木材厂西路热力外线工程》原设计3点,终点8点位于原设计6点南侧,管线总长518.7米,管径DN600,无分支。1点和8点为现状检查室,检查室内设备不予更换,仅在1点北墙和8点南墙上开半通行地沟的沟口。

(3)管线路由:管线沿用原路由,1-5点位于建筑木材厂西路永中以西5.9米,6-8点位于建筑木材厂西路永中以东5.9米

(4)敷设方式:1-2’、2’’-3’、3’’-4’、6’’-8点为半通行地沟敷设,2’-2’’、3’-3’’、6’-6’’为钢套管敷设,4’-6’点为直埋敷设。

(5)供回水方向:东供西回。

(6)补偿方式:自然补偿。

(7)设计参数:热媒为热水,设计供/回水温度150℃/90℃;

安装温度10℃

设计压力:1.57MPa。

2.3工程地质概况

(1)参考《广渠路(东四环路~通州区怡乐西路)道路工程勘察报告》2009-042详-2号。

(2)工程地质概述:从地面以下地层依次为:房渣土、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

(3)水文地质:勘察深度范围内发现2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埋深为2.5~7.6米,第二层为潜水,埋深为8.8~11.6米。

(4)地质报告建议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8米

3.评估对象及目标

本工作评估的对象为有限空间作业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环境等各方面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风险因素(事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将各类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4.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为: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4.2风险评估方法

以现场情况,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LEC法等方法。

4.3风险管理体系及措施

4.3.1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

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

管理方案首先应针对已识别的风险源,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适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

管理方案涉及的多项工作和措施应力求管理成本的节约,管理信息流畅、方式简捷、手段先进,显示出高超的风险管理水平。

主动、及时、全过程原则

工程的全过程建设期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及保修阶段、生产运营期。对于风险管理,仍应遵循主动控制、事先控制的管理思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不仅其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后果影响面广,所需处理措施综合性强。因此,要全面彻底的降低乃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科学分配风险责任,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

4.3.2风险管理方案计划书内容框架

编制风险管理方案计划书,内容包括:①项目概况;②风险识别(分类、风险源、预计发生时间点、发生地、涉及面等);③风险分析与评估(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后果预测、重要性排序等);④风险管理的工作组织(设立决策机构、管理流程设计、职责分工、工作标准拟订、建立协调机制等);⑤风险管理工作的检查评估。

4.3.3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word/media/image5.gif

4.3.4施工风险辨识与评估

根据热力工程风险发生的特点,以及对工程风险进行应急处置的需求,优化工程风险现有应急指挥系统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预先建立和准备抢险队伍、设备、物质、技术专家决策咨询系统等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常备不懈、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保障体系。根据公司要求,工程风险分为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

⑴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表

4.3.5自身、环境施工风险针对性措施

⑴认真分析施工中各层面的风险因素,重视各种不可预见性因素,进一步细化风险分析及评价, 确定风险源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应对风险机制程序;

⑵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实施专家论证制度,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4.3.6风险管理的综合性措施

⑴经济性措施

主要措施有合同方案设计(风险分配方案、合同结构设计、合同条款设计);保险方案设计(引入保险机制、保险清单分析、保险合同谈判);管理成本核算。

⑵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措施应体现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主要有预测技术措施(模型选择、误差分析、可靠性评估);决策技术措施(模型比选、决策程序和决策准则制定、决策可靠性预评估和效果后评估);技术可靠性分析(建设技术、生产工艺方案、维护保障技术)。

⑶组织管理性措施

主要是贯彻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和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包括管理流程设计、确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定、人员选配、岗位职责分工,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等。还应提倡推广使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4.4预防风险措施及应急抢险预案

4.4.1有限空间作业

⑴预防风险措施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⑵抢险措施

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4.4.2火灾事故

⑴预防风险措施

现场消防工作,严格执行《消防管理条例》,施工现场按规定布置消火栓,并保证消防道路畅通。施工时安装二套消防系统,并设专人管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临设搭建符合消防要求,水源配置合理;消防器材要按有关规定配备齐全,在易燃物品处要有专门消防设施。经常对职工进行治安、防火教育,培训消防人员;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储存和使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严格执行现场使用明火取证制度,电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氧气瓶和乙炔瓶不得混放,距用火处要有一定安全距离。

⑵抢险措施

1.现起火时应先判明起火的部位、燃烧的物质,将情况迅速报警。

2.报警的同时,消防队到达之前,灭火人员可以采取断开电源,加强冷却、筑堤堵截、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等办法控制火势发展。根据起火物质,采取相应的灭火用具用品。

3.起火现场必须有人统一指挥,防止混乱。灭火中应注意防止中毒、倒塌、坠落伤亡等事故。

4.灭火时注意观察起火的部位、物质、蔓延方向等,灭火后要注意保护好现场的痕迹和遗留物品,以便查明起火原因,便于分析事故。

4.4.3触电事故

⑴预防风险措施

1.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实行三相五线制配电,电器设备作接零保护。

2.所有电器设备加装漏电保护器。

3.对于一些开关设备、临时线路、临时设备等比较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设备,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4.按期进行用电安全检查,特别应注意雨季前后的用电安全检查。

5.设备投入使用前检查绝缘电阻必须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必须有防护、保护接零或接地必须可靠、保护装置必须符合要求。

6.对于使用中的电器设备,应定期测定其绝缘电阻,对于各种接地装置,应定期测定其接地电阻。

7.为了便于检查,各工程队应对重要的设备单独建立资料,每次检修和实验记录应作为资料保存,以便核对。

8.一般职工要求懂得用电安全的一般知识,对使用电器设备的生产工人除懂得一般知识外,还应懂得有关安全规程。

⑵抢险措施

发现人员触电应迅速采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措施。切断电源。或采用短路法使电源开关跳闸。

救护人员穿着绝缘鞋,戴上绝缘手套,使用绝缘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触电者未失去知觉时,应安放在空气流通、温暖处安静休息,同时请医生。

2.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及脉搏均未停止时,应安放在平坦通风处所,解开衣裤,使其呼吸不受阻碍,同时用毛巾摩擦全身,使之发热,并迅速请医生。

3.触电者失去知觉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请医生来急救,切不可向触电者注射强心剂或泼冷水。

4.触电者呼吸及心脏跳动均已停止时,可能是假死,救护人员要坚持先搬后救的原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对心脏进行挤压救护直至经医生诊断为确已死亡为止。

5.将伤者尽快送医院救治。

4.4.4交通事故

⑴预防风险措施

项目经理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严格依照交通管路局有关规定进行交通疏解设计。

安排专人协助交通警察进行交通疏解工作。

再施工区域白天派专人巡逻,发现巡逻区域有异情及时向交管部门汇报,并协调进行交通疏导,保证施工区域交通的畅通。

夜间如需在道路上作业的人员必须穿反光衣,同时施工车辆不得在行车道随意停放。

合理组织安排施工工序,材料运输及大型机械设备入场要避开在白天安排施工。集中安排在夜间。

⑵抢险措施

对突发交通事故,应立即保护现场,及时向交通事故报警台报警。抢救人员必须全部穿反光背心,出入施工进出口注意来往车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五篇: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 项目部

编制人 :

审批人 :

编制时间 :

颁布时间 :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

本区地震活动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地震频率不高。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Ⅰ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Ⅵ度区)。

3、水文地质特征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种类型。

(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体浅表的松散堆积物孔隙中,地下水赋水性较差,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受地表气候影响很大,一般为季节性存在的暂时性水。由于隧址区松散堆积物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大,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除非在雨季,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较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页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汇集、运动,在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基岩构造裂隙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和隧道的施工均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

4、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5、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

三、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桥梁、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一)、桥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注:①.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②.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二)、 桥梁、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三)、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标准,见下表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注:①.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四)、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

(五)、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和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六)、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等级标准

(七)、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页)

(八)、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九)、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



(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

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

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

四、桥梁、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一)、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二)、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梅岭隧道和桥梁工程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隧道出洞口仰坡陡立,有断裂构造,断裂带上岩石破碎,局部岩性为角砾石混低液限粘土、含碎石、少量块石,中密,局部松散,稳定性差。

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Ⅴ级围岩浅埋段。

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

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5、桥梁基坑较深,渗水量较大,需要爆破,存在人员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危险因素。

6、支架施工总荷载15KN/m2以上,高度大于11m,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支架失稳等危险因素。

7、墩柱(10m≦H<30m)施工,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危险因素。

(三)、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评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隧道施工安全总体大小计算公式为:

R=G(A+L+S+C)=3×(2+2+1+1)=18,14≤R≤21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梅岭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

(四)、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下表: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A1+A2+A3+A4+A5+A6=1+0+0+1+0+0=2,0﹤R﹤4

依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Ⅰ级(低度风险)。

(五)、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

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六)、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桥梁、 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系数法。

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分值:公式:P=γ·(C×A+B+D+E+F)

Ⅴ级P=0.8×(0.9×4+1+1+1+1+1)=7,7≤P≤11,属于3级(可能)。

Ⅳ级P=0.8×(0.9×3+1+1+1+1+1)=6,3≤P≤6,属于2级(偶然)。

Ⅲ级P=0.8×(0.9×2+1+1+1+1+1)=5,3≤P≤6,属于2级(偶然)。

3、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断层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γ·B×(A+C)。

P=0.8×2×(0+2)=3,2<P<4,属于2级(偶然)。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系法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梅岭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4、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0+1+0+0+0+1)×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5、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4+0+1+0+0)×0.8=4,3 ≤P<6,属于2级(偶然)。

6、墩柱(塔)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P=(1+2+3+4+5+6) ×γ

P= (1+1+1+0)×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五、风险对策措施

经过桥梁和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为Ⅰ级(低度风险),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桥梁支架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2级(偶然),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梅岭隧道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Ⅴ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高度,严重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等级可能。Ⅳ级、Ⅲ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一)、坍塌风险等级归类

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得知:

隧道风险被评定为“高度风险”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的施工区段为Ⅴ级施工区段。

(二)、风险处理对策

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高度风险是不期望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

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业主、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变更设计方案,规避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寅技术及时修参。协助监控量测单位,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衬。

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

(三)、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

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初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

1、洞口排水

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

(四)、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它技术措施

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调整开挖方法,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与出渣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行出渣,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计厚度。对Ⅴ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太多,应停止施工,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100cm之内。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中空锚杆交错布置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2、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

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

4、有仰拱地段,须考虑开挖掌子面与仰拱的间距,严格控制仰拱、回填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筑。

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

7、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

(五)、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对策

1、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

①隧道支护变形量较大时,沿隧道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

②施工面不封闭时,几小时后围岩会沿微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洞壁及掌子面会出现响声,且有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显出破碎或较破碎状态;

③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继而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

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

总原则为“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具体对策如下:

1首先打超前锚杆,正面喷砼。

2设置临时仰拱,向底部地层注浆加固,并打底部锚杆控制底鼓和侧鼓挤入。

3两侧增打锚杆,长度应大于围岩塑性区范围。

4下半断面、仰拱同时施工,缩短台阶长度,及早闭合。

5初期支护应能满足大变形的要求,体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原则。

6加大预留变形量,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

通过理论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并进行日常监测,建立控制值标准。

(六)、隧道涌水突泥的技术对策

隧道施工中涌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关于隧道防、排水构造设计资料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钻深及预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既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围岩稳定,并保护环境的治水方案,亦应便于初期支护的施工,其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处理隧道施工中涌水辅助施工方法

(1)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2)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

(3)采取超前固岩预注浆堵水。

2、采用辅助坑道排水施工要求

(1)辅助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近平行;

(2)辅助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

(3)辅助坑道应超前正洞10~20m,至少应超前1~2个循环进尺。

3、采用超前钻孔排水技术要求

(1)应使用轻型探水钻机或凿岩机钻孔;

(2)钻孔孔位(孔底)应在水流的上方,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以防人身及机械事故;

(3)采取排水措施保证钻孔排出的水迅速排出洞外;

(4)超前钻孔底应超前开挖面1~2个循环进尺。

4、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施工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隧道深在50m以内可用地面预注浆;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有外圈向内圈进行,在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隧道埋深大于50m时,应采用开挖面预注浆堵水。

5、承压水排放和高压水处理

(1)当预计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排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或进行注浆前排水降压,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钻孔及辅助坑道应保持10~20m的超前距离,最短亦应超前1~2倍掘进循环进尺长度;

(2)当隧道施工中,遇有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涌水。封堵涌水注浆应先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堵住。

(七)、隧道塌方的技术对策

1、先排水,尽可能将坑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用浅眼、密眼,严格控制用药量或用微差毫秒爆破,开挖面不能太宽;

4、对工作面的松散体和围岩采用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

5、开挖后尽快用型钢进行强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6、勤检查,勤量测。

(八)、残余风险评估

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地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对策措施,对隧道残留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施工的进展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不断完善处理措施。

项目部领导小组将根据审批后的风险评估方案进行日常工作的实施,有效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坪盐通道施工任务。

六、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坪盐通道存在坍塌、涌水突泥、大变形等施工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风险、高空坠物风险、人员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梅岭隧道初始风险为Ⅲ级(高度)风险,但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可将风险降至可接受区域。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第六篇: 2021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诉

米茂完小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防控工作报告

2017年1月

为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人员责任,对学校的安全风险进行大检查,现将学校安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机构健全,责任分管到位。 

1、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米茂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范军(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安全工作兼职人员。)

副组长:栾光峻(综合协调学校各项安全具体工作)

马树吉(合兴安全工作兼职人员,全面负责合兴安全,综合协调学校各项安全具体工作)

组员:浦艳萍(负责米茂完小学前班安全具体工作)

胡丽萍(负责米茂一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吴乔花(负责米茂完小二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栾亚(负责米茂完小三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徐天灿(配合米茂完小六年级班主任做好安全工作及食堂安全具体工作)

王立仙(负责米茂完小四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张正琼(负责米茂完小五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柴娟(负责米茂完小六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陈道普(负责米茂完小食堂从业人员具体工作)

徐章彪(负责米茂合兴六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徐凤琼(负责米茂合兴五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陈德彦(负责米茂合兴四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浦恩浩(负责米茂合兴三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徐安礼(负责米茂合兴学前班二年级安全具体工作)

王吉祥(配合米茂合兴五、六年级班主任做好安全工作)

贺祥吉(配合米茂合兴四五六年级班主任做好安全工作)

二、安全检查评估

学校学校围墙低矮,容易攀爬,造成财产保管难的问题。学校地处公路沿线,学校路口前为一条下坡公路,无减速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并安装警示牌。学校地处公路旁边,治安环境比较复杂,学校存在无门卫的安全问题,只能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三、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

1、学校无大门,存在学校财产损坏和学生人身侵犯等安全隐患一、合兴校舍无避雷设施,教学楼二楼两边两个教室内墙体有裂缝,裂缝较小;靠公路边围墙有裂缝;干河校点、岔河校点原教学楼年久失修,无人看管,存在安全隐患。

2、5组、9组、10组的同学,上下学路上要过一条河,如遇到洪水,此段路隐患较大。

3、1组、2组、3组、4组的同学,学生上下学时必经公路,雨天视线不清,容易发展交通安全。

4、教学楼、学生宿舍二楼三楼后窗无防护窗存在安全隐患。

5、学校路口公路上无减速带。

6、学校食堂无防护网。

7、教学楼前平台太高,无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

8、厕所后的山体往年有轻滑坡,现有渗水现象。

四、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责任书。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制订相关安全制度与各班班主任签订班级安全工作责任书。各班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直接安全责任人,是组织与实施班级活动的学生人身安全直接责任人。每学期将班主任工作和各班学生人身安全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中,各班任也相应制定本班相关的安全守则供全班学生学习与遵守。凡各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学校声誉的违纪行为,学校将取消该班为“学校文明班集体”的称号。

学校对任课教师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科任老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谁上课,出问题谁负责制度。贯彻“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特别是上体育课与文体课的老师,由于我校场地限制,学生的活动空间不大,容易出现学生碰撞受伤事故,鉴此,学校多次召集这些科任老师,认真分析上课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与他们一切研究制订上课的基本程序要求,有效地减少上体育课、文体课出现的安全意外。

五、建立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并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防地震等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演,收到良好的效果,经演练,学生能按顺序、按要求集中到学校规定的集合地点,最快的班只需要二十秒时间。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奠定基础2、定时召开安全监督会议,及时做好每周一次安全小结工作。

为提高安全监督员思想觉悟,增强防范意识,我经常组织召开有关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学习上级行政部门的安全工作文件和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安全工作制度。(1)比如:我发现学校有出现安全隐患情况,立即召开安全工作领导班子工作会议,研讨安全隐患将会出现哪些事故,带来哪些严重后果。针对大家的提出的种种可能,由全体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立即制订有关防范方案,最后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组织实施,确保方案做到有效、速度快、准确性高的效果。(2)根据安全员在会议上的提供资料,对各班违纪的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如:到学生玩水、捉鱼)我利用晨会的时间在校会上对该名学生进行点名批评,并要求该名学生的家长写保证书的形式向学校保证其的孩子不再违纪学校的规章制度

六、米茂完小合兴校点考试问题 

格宜镇米茂完小合兴校点到完小参加期未考试的制度已历时多年,往年在下山路上就不时有落石和塌方的现象,加之今年雨水是正常年份的几倍,落石和塌方的机率更大。合兴干合学生从完小回家天晴天要两个多小时,而且要过河,如遇考试期间下雨则安全更加难保障。经从网上查询天气预报,考试期间天天有雨。从学生安全方面考虑,学校建议合兴校点设立考点。

格宜镇米茂完小

推荐访问:工作报告 风险评估 通用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216/472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