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国内企业创新及企业中心发挥效用 企业回函有无法律效用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21 16:29:4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内企业创新及企业中心发挥效用 企业回函有无法律效用,供大家参考。

国内企业创新及企业中心发挥效用 企业回函有无法律效用

 

 国内企业创新及企业中心发挥的效用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的时候,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简要分析了企业创新的情况和企业技术中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主题词:创新 企业中心 体制改革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39.8 万亿,与 1978 年相比增长了 18 倍。如果把中国经济总量跟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就需要把以人民币为计算的经济总量换算为美元,按照2010 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1 比6.7704 来折算,2010 年我们接近40 万亿的经济总量,大约相当于 5.879 亿美元,我们按照以日元比较,按照 2010 年日元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日本经济总量 5.474 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成功超过了日本,从而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中国经济几乎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的时候,最令人关注的是占据中国经济总量相当大比例的企业的情况。

 在近年来外向出口型经济的主导下,这些企业的发展 主要依赖外循环系统,以外资驱动,加工制造,再以出口拉动为特征,在国际 U 形产业结构中,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名为世界工厂,实为世界加工厂。在这条链条中,中国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企业大多依赖对外出口,其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技术支持能力都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导致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存在生产经营粗放、技术落后、产品水平低的问题,企业由此不仅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生存能力非常低下。在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些矛盾和问题暴露的尤为明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企业创新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 1. 创新鼓励体制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都相对缺乏自主创新的有效培养体制,从而导致了创新主体的地位难以保障。从外部来看,原有的计划性经济残留依然在起着负面的消极作用,创新的自主性受到了影响,而从内部来看,制度再造进程缓慢,管理经营体制落后,技术参与分配的创新机制难以形成或者运转困难。另外,市场的整体规范化程度尚低,创新企业与跟进企业、名牌企业和仿冒企业收益相差不大,这种情况进一步弱化了创新的制度约束和市场压力,从而造成企业难以从战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2. 创新人力资源不足 经济学家熊比特曾指出,自主创新的的主体是企业家,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并进行创新的独立的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然而,中国企业中一大部分的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素质,经营者过于功利化,风险规避意识过强,不愿意在创新和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从科技人才力量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的科技开发力量都是游离在企业之外的,仅少数大型企业中有少许科研开发力量参与,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由于科技资源参与分配难以落实以及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规范,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匮乏,其现有的技术人才的流失情况也非常普遍。企业整体水平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从而导致了企业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导致经营困难、效益滑坡。

 3. 企业创新资金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以国家为主的科技开发投资体制,R&D 经费主要投向从事纯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除了少数大型企业的重点项目能得到国家部分投资外,绝大多数的企业的相关经费主要靠自筹和银行贷款。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研发的投入。而这一点在中小企业中体现的更为严峻。从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看.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利润不高。当前的利润率更是在 5%以内。对于企业而言,日常的运转已经很难。因此,用于研发的投入就更少。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绝大部分都是给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 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未倾向中小企业。据银监会统计。2009 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 2.2 万亿元. 然而只有约 3 000 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 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300 亿元:而中小企业要想从民问融资。成本更高。例如在浙江民间融资的成本是银行贷款的 10 倍。

 4. 企业创新运作平台不完善 4.1 创新服务平台不完善 中介机构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服务平台,也是连接企业和其他社会科技资源的纽带和桥梁。企业限于自身条件,不可能建立功能完善的技术开发和转化体系,它们必须借助外界来满足其自主创新要求,而这正是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技术转移中介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但目前这些机构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各自为政,其应具备的可行性论证、融资担保、专利代理、纠纷调解等功能还不能得到完善和发挥,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4.2 国家政策和法制不完善 4.2.1 政府缺乏有效的财税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财税政策对企业引进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但在企业发明、技术开发的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另外,在对自主创新的产业化、产品化、商业化阶段,财政政策也支持不够,财政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考虑不足,关注不够。

 4.2.2 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 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面临巨大的风险,这是多数企业难以预测和承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都有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投资机制。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匮乏,专业银行一般不愿意进行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创新的经费一般需要自筹,来自风险投资的仅有 3% 左右。这造成了我国企业在许可情况下选择引进国外技术而不敢进行技术风险投资的局面。因此建立多样化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是有其必要性的

 4.2.3 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法制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现实情况中存在的立法不完善和执行不严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的影响,使许多企业选择技术跟进模仿策略,坐享技术成果,争夺市场从而导致投资开发的企业盈利不足,而其他跟进企业坐享其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地法律保护,侵权现象的屡屡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2. 假冒伪劣商品不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许多创新产品因假冒问题而失去了市场。3.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开发成果不能有效保护,从而也挫伤了企业研发和引进技术的积极性。

 创新能力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创新能力要素的研究十分丰富,英国经济学家兰格力士等调查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企业创新成功的经验,指出创新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创新,它不但受到系统规划、艺术状态,而且还受到个体动力、组织压力和外界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七个因素对创新成功很重要。弗里曼总结出20世纪全球产业创新成功的企业具有十个共同特性。罗森韦尔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企业创新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把企业创新的成功因素分为项目执行因素和公司层次因素两个层次。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将企业创新能力分解为多个能力要素,并对这些能力要素做进一步的分解,从而给出一套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是高建、傅家骥等提出的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产出能力分别进行评价。王昌林的四个指标,李荣平的六个能力,魏江、许庆瑞等提出的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资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评价。陈劲提出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战略创新能力、信息资源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创新基础能力、智力资源能力综合评价。官建成等人提出了七个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我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用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六项指标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指标,以此来反映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

 结合国内经济,企业创新特点归纳起来,创新能力就是企业能够系统地完成与创新有关的各项活动的能力,一般包括:一是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能被用户认可,企业能否有效地说服用户接受自己的产品;二是在技术上,企业能否将科学的概念转化成为用户开发的产品,并且生产、制造和提供给消费者;三是管理上,企业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并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

 企业技术中心建立的背景 早在 1991 年,朱镕基副总理针对我国科研与生产脱节,企业技术能力薄弱这一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集团要建立自己的科研中心或技术中心。”此后,在 199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强调指出“要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吴邦国副总理也多次对技术中心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提出具体要求。就技术中心建设这个问题,国家经贸委连续三年召开了四次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和研讨会,可见意义之重大。

 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 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工艺 研究、产品开发和有关技术服务的机构或实体,泛

 指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 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组建企业研发中心旨

 在强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积极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对重点行

 业、重点企业进行扶持,充分配置、利用好各种科技资源,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符合科技和经济 发展规律的企业创新机制。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或行业自主创新的基地,企业要结合发展战略,针对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开发具有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

 装备和新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功能和产业的层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1、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其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技工作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做出贡献。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人员要直接进入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将人才、技术、产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而促使这个结合的有效组织形式,就是企业技术中心,它是加速形成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的技术进步机制的一个重点环节。技术中心建设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创造重要条件。这是产、学、研联合体的一项重要内容。

 技术创新的应用研究离不开涉及科学和发明的基础研究。因此政府的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本身的研发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研究开发职能,建立分层次的研发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推进,企业则要以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创新研发的重点。产学研结合主要是指在创新过程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人才、技术、信息和试验等优势,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强,而且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不为同业竞争关系,三者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院校和科研机构致力于技术创新研究,企业致力于把技术创新推向市场并把市场需求反馈给院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系统,这种联盟易于确保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率和市场成功率。

 2、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每年提供的约 2 万项科技成果中,真正能够转化的仅 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分析其原因是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开发结构不合理,企业科技开发和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本来不足的科技力量还十分分散,形不成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的主力军。正如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研与生产结合得不好,生产力就形不成。国内现在的科研体制来源于原苏联模式,应用技术的科研力量大部分独立于企业之外。而在工业发达国家,他们最强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的研究所或技术中心。事实说明,科技力量没有有机地组织起来,是科技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在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的一项重要措施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企业要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这是推动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技术进步,解放生产力的工作方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综合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还是主要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尚未真正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在引进国外先进...

推荐访问:企业回函有无法律效用 企业 效用 发挥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0321/391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