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16 22:12:4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 数学教学案例七篇,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
 9÷1 生2:
 18÷2 生3:
 45÷9 生4:
 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 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
 把3换成27 生2:
 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
 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
 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 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篇二】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 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为把边长为1 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 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学校的操场( 长方形的)
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 简便吗? ”有的同学互相看看, “不简便, 很麻烦! ”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教师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 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 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不能,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 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可以让生动手操作。用12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着操作, 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 小组讨论, 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 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 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 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直视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 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 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这一目标。

【篇三】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与智慧交织的课堂中获得满足与发展。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把“幸运52”的形式引入课堂,通过情境串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第一环节——组数游戏:用数字2、3、5分别组成2和5的倍数,用这3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个3的倍数,凭借经验学生组数253、523,验证后发现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把数字2换成1再组数,学生发现组成的数都是3的倍数。通过组数游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用2,3,5,组成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用1,3,5组成的数都是3 的倍数,游戏情境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第二环节——智力比拼: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用6颗、8颗珠子、任意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拨数,验证是不是3的倍数,并根据验证的情况进行记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俨然一个个数学家,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研究并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第三环节——幸运充值卡:每个同学都有一张幸运充值卡,我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巩固练习创设成幸运充值的情境,每一题都有一定的幸运分值,另外,坐姿端正、细心 读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还有奖励分值,最后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幸运分值是多少,是不是3的倍数,是3的倍数就是这节课的幸运之星,不是的看看最少奖励自己几分也能成为幸运之星。通过创设这一系列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行了“数学建模”,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数学思维的兴趣和动力,产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篇四】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特征,特别是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为下一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展开长方体教具,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最终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表面上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但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思维活动。因为老师已为下一步要学习的知识扫清了障碍,学生根本不用“跳”就能摘到“桃子”。而初次教学六年级的我也步了人家的后尘。但在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一则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一、案例片断实录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后)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和就是它们的表面积,现在你能结合以前的学习方式,想办法算出你们桌子上长方体的表面积吗?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开始动手剪、拼、测量数据等,几分钟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开始浮出水面。) 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下面,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把你们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组1:我们是这样想的:先把长方体沿几条长、宽、高剪开,成了这样的形状(学生举起图片),然后把它看成一个组合图形,量出相关的长度,再计算,算式是:16×4+5×3×2=94(平方厘米)。(学生板书算式)
师:哦!?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组1:把这个图形看成中间一个大长方形和两边两个小长方形,16×4是算中间那个大长方形,5×3是算一个小长方形,再乘以2表示有两个这样的长方形。

组2:我们也是把长方体剪开,不过和他们的不一样,展开后是这样的,然后量出长度,算式是这样的:14×5+4×3×2=94(平方厘米)。(学生板书算式)
师:也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组2:我们也是把这个平面图形看成一个大长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14×5是算中间那个大长方形,4×3是算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有两个,所以乘以2。

组3:老师,我们也是把长方体剪开后再计算的,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要简单。! 师:哦!不一样吗?我看差不多呀! 组3:不一样的!你看,我的算式是这样的:11×4+10×5=94(平方厘米) (学生板书算式)。我们把这个图形看成右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长方形,11×4是算左边那个长方形,10×5是算右边那个长方形,只要算两个长方形就可以了! 师:噢!是要简单点! 师:还有哪组不一样的,愿意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吗? 组4:老师,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不过,稍微麻烦了点。

师:没关系!你们来介绍吧! 组4:我们是把所有的面全都剪下了,然后把它们分成了三组(举图片)。

师:等等,老师打断一下,我想知道你们是把这六个面怎样分组的? 组4:我们四个人刚才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按大小分三组,也就是一样大小的两个面为一组,这样的话,算式是5×4×2+5×3×2+4×3×2=94(平方厘米) (学生板书算式)。还有一种是把六个面分成两组,每组都有大、中、小三个面,算式是(5×4+5×3+4×3)×2=94(平方厘米)。(学生板书算式)
师:同学们真能干!老师很佩服你们的才干,你们比我们编书的叔叔阿姨还厉害!不信的话,请你们打开书本自己看一看。

二、深刻启示:
启示1:在我们成人眼中看来很简单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简单,因为他们受到了生活经验的限制。试想,一个从没见过大象的人,又怎能想像得出大象的样子呢?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进行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没有事先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用一个稍带暗示性的问题“现在你能结合以前的学习方式,想办法算出你们桌子上长方体的表面积吗?”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等几何形体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讨论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长方体来理解表面积的计算。这样,既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考方法,又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把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纳入到各自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去,不仅让他们自己获得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还开阔了他们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启示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把长方体剪开后,原本立体的三维空间物体呈现在面前的无非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组合图形。同样,求长方体表面积也就转变成了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了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思维转换,学生很容易运用以前所学的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自然而然就有了以上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而且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很好。我们有时常抱怨一些“差生”,“老师讲了那么多遍了,你还不懂!”“连这么简单的也学不会!”……其实,我们应反过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给任何不同年龄的人。这里的“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运用各种不同的实践操作方式。

启示3:离开人的活动是没有数学、也学不懂数学的。所以,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了解数学背景、获得数学经验。”*学具操作是学生获得数学经验最直接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充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 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来说,要感知,必先参与。而参与,最好的方法就是操作活动!我们可以“先把目的告诉他,然后提出几个问题,给他一套操作程序或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程序,那么,再笨的孩子也能理解了。” *可以这样说,操作活动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对“差生”来说,它是救命的东西! 【篇五】 课堂实录:
热脑运动:(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在本子上写出答案。

师:我们学校要开展“数学读书读报”活动,昨天老师对咱班订购阅读书目情况做了调查,了解到,有10人要买《数学故事》,25人要买《数学神探》。(挂出小黑板:《数学故事》每本12元,《数学神探》每本8元)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买这些书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数学故事》要多少钱?买《数学神探》要多少钱? 3、买《数学神探》的钱比买《数学故事》的钱多多少元? 点评:从生活来,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师选择1和3用小黑板挂出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要先求什么? 生:买《数学故事》和《数学神探》各需要多少钱 师:好,在自己本子上试着解决 点评:这里可以放手学生自己思考,不要把学生的思考抢过来。

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名板演,学生列出的是分步算式 师:有谁列出综合算式的?怎么列? 生:(10×12)+(25×8)
师: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吗? 生:可以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这里是乘法和加法,不加小括号,也是先算乘法的 师:观察一下,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加法,有乘法 师:我们以前学的也有加法和乘法呀,再想想看,有哪里不同? 生:原来学的是有三个数字,这里有四个数字 师:也就是说原来是两步计算,现在是三步混合运算,是吗? 生:是 师:我们都知道先算乘法,那么第一步可以把两处乘法同时算出来吗? 生:可以的 师小结后同学独立解决问题3。

点评:这里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思考空间。

…… 师:(出示试一试150+120÷6×5)观察这道算式,有哪些运算? 生:加、除,还有乘 师:这里乘和除连在一起,以你的经验,应该先算什么呢? 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老师示意孩子打住。

师:嘘……在自己本子上算算看 点评:当时觉得“恰到好处”,后来细想想,这里似乎又给学生提示了。

指名一做错的学生板演,利用错例资源 众学生指出错误后,师示意学生打住 师:经过你们的提示,我相信汤晓炜一定能做正确!来,晓炜,试试看 生做对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自发地)
点评:能很好地利用错例进行教学,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很好! …… 师:像这样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谁来为我们的智慧百宝箱里放上一宝? 生归纳总结后出示小黑板,齐读。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师:接下来,我们将带上这一宝来进行快乐练习,成功点击,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有!(声音响亮)
快乐点击1:你出题,我来算 同桌互出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交换着做。

快乐点击2:计算诊所 快乐点击3:解决问题我能行 益智快餐 …… 总评:总的感觉很舒服!和孩子交流比较亲切,计算教学中我们提出的几点都做到了,比如,和生活紧密结合、注意学生的思考性等,将计算融入生活是很好,但最好要让学生自己也体会到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学生的思考性方面的培养,还要再放一点。  反思:反思我的教学,我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可以,总是想方设法地改变形式,试图让孩子不感觉计算的枯燥;也经常用生活中的资源去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但我做得还不够,还应该努力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体验,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也许对孩子的爱和呵护不应该体现在教学上,我要更加放手,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也只有舍得放手,我的这些孩子才能更加独立,才能更快地发展! 【篇六】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 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为把边长为1 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 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学校的操场( 长方形的)
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 简便吗? ”有的同学互相看看, “不简便, 很麻烦! ”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教师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 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 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不能,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 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 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可以让生动手操作。用12 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着操作, 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 小组讨论, 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 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 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 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直视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 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 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这一目标。

【篇七】 一  回顾旧知  :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说出三种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展示三角形的图片、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三、 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 第一次小组合作:1.拿出课前准备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通过折、剪、拼、你会转化成哪种已学过的面积的图形? 3.转化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4.组内展示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四、汇报操作验证结果 生1: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生2: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通过亲自操作, 小组合作二:
小组交流:1.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用字母如何表示? 2.在本上书写计算公式 汇报结果: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生: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ah ÷ 2吗 第三次合作:
我们运用合作的力量探究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请把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与组内伙伴分享 板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 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全课总结:通过与伙伴的合作探究,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篇关于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征文 【篇1】 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方面是开展活动的内容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管是开展纪念活动,还是组织一些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比如在节日前后只是开展一些简单地歌咏比赛、晚会等活动,仅仅为纪念而纪念,流于形式;志愿者团体策划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意不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没能很好地吸引志愿者积极参与等等。因此,在开展此类活动时需要与时俱进,不妨多从年轻人的个性特点、最喜欢关注的事务等角度出发, 也可以与当地的民族文化、节日习俗等结合起来,努力赋予活动新意,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年轻人参与度。

另一方面是在五四精神的传承上也要与时俱进。虽然当年的热血青年在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但毕竟当下时代已不同,在这样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对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笔者以为年轻人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关键是对我们祖国有认同感,既可以把其转化为志愿者精神,也可以对它有更广泛地概括、更多地理解、更广地认识,比如体现出有为青年的所有优良品质:勇敢、坚持、拼搏、活力等,使其在平凡的岗位上,社会生活中贡献激情和能力。所以,对传承五四精神,也需要契合时代发展,以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一面。

【篇2】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五四运动至今近百年了,百年前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民族大义常心头;有所为而无所畏,有爱国之心而担国之大任,当代青年要继续传承发扬五四精神,不忘过往、不畏将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型”青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青年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性认同上。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把自己的智慧、学识、奋斗、努力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业中,努力做一名坚守理想、心中有党、胸怀祖国的“忠诚型”青年。

坚持学用结合,做“学习型”青年。君子强学而力行,广大青年要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就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主动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和重托,执着地追求高尚人生。

勇于开拓进取,做“实干型”青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 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李大钊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广大青年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汗水书写青春,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梦想托起明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六篇 篇一 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的基础学习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有强烈我自我表现意识和诉求,常常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深深沉溺于脑海中的各种想象,但是表现力参差不齐,关注的重点和细节也非常与众不同,特别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评价。在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龄特点,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自信,丰富学生创作素材为主要教学目的,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度,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学习体验中给孩子们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尽可能鼓励每个孩子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和想法,对于表现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自由联想和创作有一定困难,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也有些孩子总是想象力爆棚,表现力不足,但是只要有创新的思维,勇于尝试各种表现方式,我仍会肯定他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更有些学生总是超出预期的给我带来惊喜,我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敢于创新, 在一年级黏土《太阳》一课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在此基础上我做了一个小设问,出示了若干不同造型的黏土太阳,孩子们在观察太阳的组成部分和变化规律后——太阳的 脸蛋和光芒两部分,开始想象被云遮住的太阳会长什么样子,怎样才会显得富有个性和与众不同,孩子们在充满好奇的期待中利用简单的技法组合便创作出超多可爱的太阳,虽然手法稚嫩但却非常富有童趣,并鼓励学生将作品用于美化生活中的小物品,增添趣味性和实用性。(毕豪冉同学的笔袋)
教室的空间虽然有限,但是孩子们的想象是不存在边界的,在《添画》一课中,孩子们可以根据图片素材,充分放飞自己的心,用各种梦幻的方式呈现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神奇的秘境,虽然身在课堂,却是可以尽情遨游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方乐土,让心灵享受一场美妙的旅行。

在二年级的黏土课《和妈妈在一起》一课中,我利用四个阶段的学习推进教学,第一部分是小动画,了解黏土动物的有趣形象,并且通过找妈妈帮扶活动使得孩子们积极思考,观察回忆并描述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通过泥球泥条基础造型组合成动物,并且通过拓展联想编出生动的故事情境。孩子们在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了解造型法则,举一反三,身心都沉浸在充满友爱和温馨的情境中展开创作表现,纷纷地将自己心中美好的母子之情表达出来,也使我深受感动, 孩子们需要自由创作的空间和表达自我的机会,可是在美术课程中,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集体交流,合作表演之外,集体创作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孩子们年纪小,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创作中在意见相左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争执,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合作建议和鼓励合理分工则显得尤为重要,一边给孩子以相对明确但又有一定调整空间的主题范围,可以使得彼此在同一诉求中磨合,一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参与,一定要特别鼓励大家人人动手,不可坐享其成,请组长给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大家各自的分工进行评价,可以有效的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我也会在教学示范中经常请学生帮忙,尤其是一些经常被组员“孤立”的孩子,肯定他们所做的努力和给我的帮助,会带动更多孩子彼此信任和团结一心。

篇二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是眼神的传递,是心灵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情感。老师,一个被赋予神圣职责的职业,和祖国娇嫩的花朵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作为教师,有了仁爱,也就有了教师的一切。

上这个孩子班的第一次美术课,我并没有注意到他,他很乖。第二次美术课,我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作品,巡视到他的位置 前,我发现他依旧很安静,瞪着大大的眼睛,桌子上是一些撕碎的白纸片。于是,我开始温柔的谈话:“你怎么不画画呢?有什么不知道的吗?”那个孩子把大眼睛望向我,眨了一下:“我不喜欢画,我不喜欢上美术课。”声音之大之洪亮,让我小小的后退一步。看我愣神的瞬间,我看见这个孩子露出了一丝邪恶的微笑。此刻,我恍惚间看到了一个小恶魔在跟我招手。努力让自己镇定之后,我又问:“那你喜欢上什么课?”“数学课。”“那挺不错的呀。可是,学校既然开设了美术课,就说明对你们的成长是有帮助的,所以你还是要努力的去听去画的。”换做一般的孩子就会乖乖的点头,然后开始画画。其实我的内心也是这样期望的,但是结局总是要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孩子又大声道:“可是我就是不想画画呀!”眨着无辜的眼睛望着我。瞬间,感觉自己被一堵倒塌的墙压住彻底崩溃了。为了不激起我心中的怒火,我说:“那好吧,你自己看看书吧,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好。”转身去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此后的无数节美术课,我都会花点时间跟这个孩子聊一聊,说一说;课后也会抽时间带着他到办公室手把手的教他绘画或制作一些有趣的东西,渐渐的这个孩子似乎发生了一点改变,课堂上愿意主动拿出笔,虽然画的还是很不如意,但是我看到了他的进步。

如果当初我对他置之不理或是批评指责,现在孩子的这个转变我肯定是看不到的。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如果因为这个孩子不喜欢美术,而对他置之不理或是只有短暂的交流,见到看到就心烦意乱,那么即使我的本领再大,满腹真理,任然无法走进这个孩子的心理,只会让他对我敬而远之。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为了学生的作业、纪律之类的一些事情,向学生发脾气,或严厉地指责训斥,短时间内似乎可以有效果,但不是长久之计,也会错失很多可贵的教育机会。因此,作为老师应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引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篇三 本课课业类型为欣赏评述,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花是自然界美的使者,人们喜欢它因为它们缤纷的色彩、婀娜多姿的形态、深切的寓意。花代表着多姿的世界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成为众多艺术家所喜爱的主题,不论古今中外,艺术家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花的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花不仅将花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还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在 不同的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下,对花的认识角度和处理手法都不尽相同,这正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不论艺术表现手法是怎样的,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美化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讲述着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案例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花儿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不同的花寓意不一样,第二部分是美术作品中的花,这里包含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方法、材料各不相同,风格迥异,并存在中西方绘画比较的问题,(1)西方作品对比:如杜菲的作品《银莲花》,线条奔放,色彩绚丽,笔触明快,自由活泼。而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的《蓝花瓶》则以庄重的笔触与色彩描绘了瓶花的高贵,两幅虽然都是西方画家的作品可是因为画家的气质、性格迥异而大相径庭。(2)我国作品对比:宋代画家林椿的《写生玉簪》以工笔手法将蝶恋花的景致细腻的刻画出来,而潘天寿气势磅礴的《露气》则以大写意的手法表现了荷花挺拔、高贵的气质,浓淡变化的墨色尽显荷花在大自然中旺盛的生命力及洒脱的气节,这正与玉簪花形成鲜明的对比。(3)中外对比:杜菲的《银莲花》与潘天寿的《露气》虽在气韵上带有几分相似,但是一个色彩绚丽,一个高雅素洁,可见东西方艺术文化的差异性。中国画多以表现自然中生长的花,配以飞禽,昆虫增加生气。西画多以瓶 花、静物出现,展现花的造型、色彩魅力。第三是花在生活中的运用,其中包括砖雕、木雕、服饰、插花、陶瓷瓶、室内装饰。这中间无不表明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作品中的花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在欣赏后为家居图片选择一张装饰画作品,请同学说说想挂上哪幅画,这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是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看法、理由,这是欣赏评述的进一步。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教学设计流程:
1、组织学生进行花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播放课件中的花朵,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花,并通过猜一猜花儿送给谁的游戏,连一连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百合花 —— 象征爱和荣誉吉祥                牡丹花 —— 花中之王,象征富贵 康乃馨 —— 送给长辈,象征幸福、安康        水仙花 —— 高雅,清逸,芬芳脱俗 梅  花  —— 清冷淡雅,高洁,孤寂           郁金香 —— 寓意纯洁、顺利、心想事成 /2、生活中的花儿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为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那么在艺术作品中的那些花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播放课件,展示自然的花朵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花朵形象,学生欣赏并对比它们有什么异同)
总结:虽然形状颜色相似,但是艺术作品中的花更加完美,更深层次的表达出画家的感情。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3、对比中西方画家的艺术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特殊艺术语言和他们想表达的感情。

《银莲花》、《蓝花瓶》、《写生玉簪》、《露气》
中国画            西方绘画 表现手法:
         工笔,写意          油画 造型色彩:
         自然中生长的花,    多以瓶花、静物 配以飞禽、          出现,展现花的造型 昆虫增加生气。

     和色彩魅力。

4、巩固拓展:
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各自特点,及所适用的环境、气氛。

课件展示装饰有花纹图样的木雕、砖雕、彩瓶、服饰等及插花艺术。

总结: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回归到生活中去,更加美化生活。

5、结合实际的房间图案,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画来装饰房间并说一说理由。

6、作业布置:找一找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美丽的艺术中的花。

本案例中抓住了欣赏课的主题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花朵,认识自然界中的花,了解它们的寓意,由此升华至进一步体会艺术作品中作者表现出的对于花的特殊情感,并了解这些艺术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通过穿插一些小游戏,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实践,运用艺术去装点生活,但欣赏过程中一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对学生来说偏难而且不易理解,欣赏的作品数量也偏多了一些,因此在选择典型性作品进行比较的同时,应该加强欣赏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学生较能接受的形式加以呈现,相信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篇四 《下雨了》是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在本课中,我通过听——看——忆——赏——想——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各种雨景的回忆,了解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 美妙变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留心生活的好习惯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善于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美,并借助一定的美术语言,才能真正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好的作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他们绘画技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

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不论是穿着小雨靴在雨中踩水,还是拿着小雨伞在雨中疯疯闹闹,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孩子们对雨的形态和相关的场景还是缺少一个系统的观察。因此在进行《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各种形态的雨以及雨中的情景。这个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加深了他们对雨的印象,同时也为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会雨的美,我以歌曲《小雨沙沙》作导入,使学生进入歌曲所创设的境界。熟悉优美的韵律,让学生潜移 默化融入雨的意境之中,自然地进入了课题。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再通过生动精彩的课件展示下雨时的各种场景,激发了学生对各种雨景的回忆,而学生的情感也逐渐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起来,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此时我再通过课件展示画雨景的一些窍门要点及优秀作品,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从而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顺利的完成了课堂作业,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流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不同疏密的点、线和生动的人物动态,大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不足之处在于,问题的设计还不够简练,针对性不够强,缺乏实效性,教学语言的过渡牵强,不够自然流畅。有些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作业人物动态不够生动、缺乏想像力。原因在于给他们在探索表现时,没有给予太多启发想象的空间,最终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此外,雨的大小的表现还应该给学生一些深入的引导,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应精确,我会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

篇五 美术的教学,不是照着课本讲,时常也需要给学生一点新鲜的东西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比如给二年级的孩子上《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借助图画书《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进行资源的探寻和利用。

教材里的这一课是通过《格雷佛游记》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在小人国里的奇遇。从而学会表现大与小的对比关系。然而我觉得图画书中的场景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去感知,明确大与小的对比关系,并且这本图画书还有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可以延伸。于是,带着这本图画书去上课了。

三个班的教学,我选择了不同的方式,第一个班的教学我选择的是先带着学生一同读绘本,然后再联系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结果发现在共同阅读这一块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的课堂教学,有点偏离的课本的中心教学,变成了教学为了图画书服务了。于是调整思路和方案,又开始了第二个班的实践。这一次我没有带着大家一起读,而是说出图画书的名字,请班级里读过的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然后用PPT出示了图画书中的几幅能体现大小关系的图画讲解,接着再融入情感教育。但一节课上完,发现虽然时间已经比第一节课缩减了很多,但在请学生说图画书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全班的参与度不够。看来,对 于备学生这一块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把宝压在学生身上,风险太大。幸好学生阅读量广,如果没有读过这本图画书,那岂不是又要按照第一个班的教学模式进行。不行,再改吧。又是一番的思量和改进,第三个班的教学,我将学生分了组,每个组都配了我事先打好的图画书的资料,上课开始先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读图画书,限定时间5分钟。然后请两个组代表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感想。接着提出问题如何体现巨人的大?怎样在画中体现?等等。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比前两节课的效果要好,所以,图画书的资料利用要合理,而不是生硬的插入到美术的课堂上来,而是要选择两者合理的切入点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让图画书更好的为美术课堂的教学融合。

通过这一次的有效的教学研究,我注意到美术课需要老师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终适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去完成课程的渗透,三个班的不同的上课模式最终出现的效果是不同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研究才能最终让学生受益。

篇六 美术课要上好,这半年时间中我还是有不少收获,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美术,他们有自己的丰富想象力,不是简单的临摹,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很多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很多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很多引导学生思考创造的心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必须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工作以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善于烘托教学气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我努力的学习知识,长期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 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 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美术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

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以上所述,是我对美术教育教学中认为有待改进的地方。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 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让美术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妇产科护士长个人总结范文2篇 (篇1)
一、 政治思想 1、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以及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服从集体利益,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积极完成科室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成绩 20××年对于我来说,是进步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作为一名护士长我深深地意识到,肩上多的是一份责任,脚下多的是一份动力。护士长作为科室的管理者,在科室护理工作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的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科室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利用程度.,我深知护士长责任之重大。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工作勤勤恳恳,乐于奉献,认真负责,以真心、诚心、耐心、爱心、热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一个科室想求得发展,一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服务理念、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护理要求。而转变观念,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护士长,我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领会精神实质,针对科室有些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我多次组织大家讨论当前形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的服务理念,教育科室人员只有赢得病人的满意,才能获得效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通过学习,使大家统一认识,转变了“病人围着医护转” 的传统观念,增强了责任感、危机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科室常常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摆在面前,如何调整心态非常重要。

如果处理问题中出现急躁情绪,就会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护士长必须以身作则,不怕个人得失、工作中多作奉献,遇到事情要冷静,凡事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集体至上、忠诚正直。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定下来得纪律制度自己先遵守,能搞好上下左右团结,能使大家同心同德干事业,并能把工作的成绩、利益、荣誉和自己下属同享,能做到宽容大度,实事求是,能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作风踏实,爱院、爱自己的专业、爱自己的下属。鼓励护士在工作中、业务上超越自己,善于发现人才、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发挥其聪明才智,注重培养、抓住骨干,有计划的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护理队伍营造一个和-谐、愉快 三、团结的环境氛围 常言道:孤帆一叶,难以穿汪洋;众志成诚,势必乘风破浪。现今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谁拥有了高效能的团队,谁就拥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竟争力与战斗力。一个科室要想把阅历、经历、学历、 特长个性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需要一种“思想”来引导与融合,这种“思想”,即团队理念,因专业的特殊性,经常要加班,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在工作中,我总是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和缺陷,我及时发现和纠正,让她们自己去努力改正工作中的不足,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给予指责,这样是既维护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克服了工作中的各种毛病和缺陷,让她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了使技术过硬,我们经常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妇儿科护理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严格的管理,工作中未出差错和事故,总之,为病人着想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职责,在工作中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只所想,语言文明,尽职尽责的完成“白衣天使”的使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年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并于**年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于**年参加了营养师培训,并于**年10月参加了营养师考试并获得三级营养师证书。我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扬,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优秀带教,并授予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发表国家级论文9篇 (篇2)
转眼间,来到妇产科当护士已经四年了,每天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我倍感光荣,看着妈妈们在生完孩子后露出的甜美笑容,我就在想我在累点儿也无所谓,我的努力照顾会赢得一个家的幸福,这是我的荣幸。所以我在护理这方面一定做到认真细致,不能有任何一点儿差错。我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病人”的态度,在这个岗位上获得了在生活上所不能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以下就是我所总结的一些工作内容,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更加完善自己。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病人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二、在业务方面:
在这一年里本人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领导的各项安排,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在用心的同时更能细心的帮助病人解决每一件事情,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 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对于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三查七对,牢记三基。

三、增强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及其它法律法规,积极参于医院组织的学习班。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要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懂法、用法,依法保护自己。

在这3年多的护理工作中,我的体会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于是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我会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提高微笑服务,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难处,端正工作态度,我希 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

我觉得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小学语文教学成功案例六篇 【篇一】 一、激发兴趣,创设平台,感受“鉴赏”之乐 学生最初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学生需学会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作出正确评价。这是一个发现与汲取、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能自改作文的重要前提。

1、教师示范,授之以渔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先通览全班的作文,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点,找出共性的问题。再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或整篇文章带领学生集体评议。课堂上可用视屏展示台投影出学生的作文,让大家自由读。然后发表见解,或肯定其优点,总结可借鉴处;或找出不足,提出修改设想。小作者可随时互动,或接受,或质疑,或谈创作初衷……学生正确客观的意见,生动精彩的润色,教师应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对于点评不当的地方,教师则把握契机,在争鸣处“要把金针度与人”,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将修改要领具体化、形象化。修改符号的运用,眉批、总批的写法,通过投影仪一目了然。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针对性。必须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要点,不可泛泛而谈。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多样的,不可 能在某一篇作文训练中全部予以解决。即使是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的学段和单元,训练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有的放矢,扎扎实实进行训练。(2)全面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选取范本时,需兼顾到优、中、差各层面的学生。如果倾向性过强,会削弱对其他层面学生的示范,降低他们的修改兴趣。

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习得了修改要领,亲历了一篇作文由粗糙到精致的过程,对修改作文可谓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主体地位凸显,是有效完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

2、生生合作,思维碰撞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之后,还需搭设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实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品评作文,发现问题的能力。除了示范修改,老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赏析。生生互动,既有文章本身知识的交流,也有写作技能的研讨,更有情感的共融。优等生得到赞许,心理满足的同时,会积极主动地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组内资源辐射;后进生获得帮助,降低了畏难情绪,自觉投入到修改作文的行列。在这取长补短中,伴随着灵感的顿悟、创新的火花,加深了对本次习作训练点的深化和理解,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因为学生受写作水平、知识经验、感知能力的限制,在生生合作时,要关注以下几点:(1)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常言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生的合作对象应根据本次写作特点经常变化。如写小动物的文章,可有意识将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分至一组,彼此可借鉴的地方多,在比较中差异顿显。题材为介绍班级某位同学的,即可让作者与主人公面对面交流,心心互动,文章修改的准确性会提高、情味也更浓。( 2)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在分组时,要尽可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同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后进生重在修改后“达标”,优等生则在雕琢中走向“精美”。修改要求的中肯,是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保证。

学生参与“评”,在原先教师的“一锤定音”式批改前,加入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环节,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内趋力,为接下来进入“改”的阶段奠定基础。

二、智慧灵动,自我提高,体验“修改”之乐 多种形式的评,学生获得了明晰的修改方法,可谓对修改习作做好了积极、全面的准备。随着学生认知的不断深入,必将进入反复琢磨、加工、提升的环节,实现修改能力的转换。

1、自评自批,发挥自主。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读中思考、边读边揣摩,再提笔修改。比如,一读看布局谋篇,即选材是否新颖,中心是否鲜明,重难点是否突出等。二读品谴词造句,即要求句子表达完整,用词贴切恰当,标点准确无误等。三读润色修枝,即精彩处如何浓墨重彩、先声夺人。通过读来反复梳理、提炼,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和品味。将修改前后的作文予以对照,学生的修改水平的提高可见一斑。

2、几度加工,评价升级。

“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作文,学生的自改环节应是反复多次的。在教师示范修改之后,学生即可对照着进行自改。对于自我发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互评,借助集体力量,再度自改。至此,习作会明显完美多了。教师还可安排修改成果展示,再一轮集体改、自改的修饰、提升。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通过主体劳动,真正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需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再次评阅,重新审视。对于那些修改认真、修改效果明显的作文实行加 分,充分肯定修改这一提高过程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创作的兴奋感。

3、教师监督,加强面批,促习惯养成。

修改意见的落实对部分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课堂的时间,保证自改作文的效率。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面批。哪个地方如何着力渲染,哪个地方怎样补充说明,教师切实的帮助对于后进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上述诸环节中,若教师都能很好地监督、调控,学生的修改习惯将尽快形成,由能“自改作文”走向“自能作文”。

自主修改作文,让学生切身经历一个由评到改,由初级到高级的语言加工过程。来回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真情洋溢,老师爱读,学生乐写。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为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输入一股蓬勃、新鲜的清泉。

【篇二】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 的聪明、才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 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前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由此总结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 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篇三】 一、导入:今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 学生交流(板书:民歌 故事 童谣 谜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在柔和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作者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和童谣,给作者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出示重点和自学要求 三、个人自学,师巡视点拨 四,小组讨论:
五、全班交流:我最喜欢的歌谣或童谣是(    ),从中体会到(    )
1、带着体会读歌谣(向母亲一样神情的吟唱),学生的理解,个别读 ,谱歌曲唱一唱,出示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出示最后总结的那段话(母 2、读童谣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3、这些童谣念着什么感觉? 4、用家乡话念一念。尝试创作一首童谣,在这样的夏夜,有着这么有趣幽默的童谣,所以作者说总结那段 六、总结拓展文章 同学们,每一首歌谣和童谣,都是一部启蒙教材,给了作者许许多多人生的启迪,而且他们也是宝贵的民间文学财富,对孙友田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让成为了现代诗人。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童谣故事对作者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作者!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学生朗读结尾。

七、补充背景,升华情感 1. 教者煽情谈话: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了一名颇有声望的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读原文)
(1)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引读)
A 、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

可曾经,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C、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在月光下给我启蒙的——母亲 (2)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但是在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珍藏着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唱的歌谣。(板书,感激怀念母亲)。

齐读歌谣 2. 学生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同或补充)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呢? 【篇四】 案例一:《古诗两首》教学 古诗教学我喜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课教学环节主要是自读质疑、小组探究讨论、全班交流。

在自读古诗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字词,然后带着问题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先查阅资料再讨论。学生查阅的工具书有字典、词典,也有《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5首》等。结合资料进一步讨论、梳理、总结。在全班交流时,对关键字词的意思我适时引导、点拨。然后再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试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并有感情朗诵。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领悟古诗的意蕴,也找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隐”起来,让学生“突”出来。

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我最后还吟诵了两遍给学生听,孩子们惊住了,非常安静地聆听。这真是让我有些窃喜,可见老师的基本功和人文素养多么重要,它可以让你在学生的心目中迅速又高大很多。可惜课堂时间不够,没有教学生吟唱,只能放到下节课或晨诵时间进行了。

作业是搜集描写秋天的古诗,写在A4纸上并配上图画,然后在班级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展出。这也是对课文的拓展学习。

案例二:童话故事教学。

《蒲公英》和《三袋麦子》都是童话故事,课堂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但要想真正内化课文语言和知识,还必须让孩子们进入角色中去体验、表演。有体验才有真知,表演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上完这两课以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表演。每个组自选其中一篇课文,分配好角色后认真排练。然后在班级举行童话剧表演比赛。

孩子们兴趣高涨,抓紧一切时间排练。

比赛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个组表演完都要请其他同学评价,我也会适当补充一些评价。最后根据大家的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

孩子们的表演很生动,让童话里的一个个角色都“活”了起来,小猪说话时还会从鼻子里发出“哼哼”的声音,说完还会舔舔嘴唇,把小猪的憨厚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小猴时不时地挠挠头、眨眨眼,聪明劲十足。小牛拿着工具晒麦子的样子真是勤奋呢!埋头苦干。落在泥土里的小蒲公英显得乖巧听话,落在沙漠和湖泊的小蒲公英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自以为是,太阳公公则是和蔼可亲的。

通过表演,让故事角色活在每个孩子的心里,这将是他们久久难忘的。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爱上语文。

【篇五】 《广玉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句子背诵。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广玉兰的图片,感悟广玉兰的、香气和纯洁,体会作者对广玉兰的热爱与赞美。

3、通过研读课文,揣摩作者是如何介绍广玉兰的,并能仿写。

教学重、难点:
沉心静气地默读课文,细细地品味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模仿本文本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学习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的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齐读课题,读出广玉兰的美感。

二、初读感悟:
1、请学生欣赏广玉兰的图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广玉兰,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2、学生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最喜欢哪个小节? 3、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课文长句的朗读。

(2)、重点指导“涵”和“琢”字形。

三、研读文本:
1、品读生命力:
(1)、课文哪一小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能告诉大家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板书:花、叶、生命力)
(3)、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作者看到这么美的广玉兰,内心发除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文章哪句话能体现出来,请把它画出来。(指导朗读)
(4)、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读课文,画一画,看看究竟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5)、全班交流四种形态的花,师相机打开相应的课件,解释词语“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并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让我看到的不仅是花,而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看到这些花,你心里看到的哪些人呢?你会填吗? (7)、出示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用一段花写出它的特点? (8)、写法指导:就咱们学到的这篇文章,就第三小节,你觉得有哪些写法可以帮助你? 三、总结全文 1、让我们再次齐读作者的心声。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爱)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回家继续完成练笔,明天课上交流。

反思 《广玉兰》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六组中的第一篇课文,描写了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修辞贴切。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景。

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本课我选用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以及广玉兰树叶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悟文字内涵的同时进行欣赏,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间。此时,学生沉醉在广玉兰的高雅洁净之中,他们这种特殊的感受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方法带来的。

二、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上述教学片断之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份个性化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自主的解读时空,让学生“各取所爱”地选择文字与画面进行品读欣赏。课文的第三小节描写花的形态,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作者写了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的以及凋谢的,且这四种形态中有一种内在的生长联系,从未开到开过,每一个时期广玉兰花都有它独特的美。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花就试着把它读好,来比一比你是不是把这一时期的美读出来了”。学生练读比读之后,再让学生试着去发现这四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之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向大家介绍广玉兰花的 形态。由读到说还可以迁移到写,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这种花的形态,我想学生就可以在积极的积累中把花的形态的描写方式沉淀为己有知识。

另外备课时我还关注到了课后的习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段落,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到作者运用语言的规律,让学生按花开姿态的顺序来学习,学完之后让其找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试背,难点就突破了,学生当堂背出了就不难了。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努力创设和谐、融洽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达到有效课堂。

【篇六】 评价一个人语文功底的高低,首先要看他的语感,因为语感最大程度地综合了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语感。”平时,孩子说话或作文语言不通顺,大多是由于没有形成语感或是语感不准确造成的。

那么,怎样形成丰富的语感呢?阅读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孩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阅读是基础。不会阅读或是缺乏阅 读就会影响听、说、写的能力。阅读量大对于语言感知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有了好的语感才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优势。语感很难被感觉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形成的,只有持续不断地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结合学校以阅读为核心的理念,将阅读列为重中之重。首先,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阅读产生自主阅读的情绪 那么有谁能阻挡他汲取知识的脚步?对于低段的孩子,绘本是一个不错的途径,绘本用图画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绘本是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所以绘本的教学和推荐是我为孩子们提供的最好的引路灯。

一次阅读课,我和学生们分享了《我有友情要出租》等关于友情类的绘本,针对友情和孩子们进行讨论,一个意想不到的学生举起了手,而他在课堂上平时并不太发言,在下课也常会欺负同学, 询问他原因时,他总是低着头。当他端端正正举起小手发言时,我很惊讶,但是他的发言更令我惊讶:我下课其实不是想欺负同学的,我只是想和他们一起玩,可是我越是追他们,他们越是跑。他说完后,低下了头。我听了正准备说话时,坐在他前面的男孩子,突然回头说对着那个男孩说:“下课你想跟我们玩,你就说,不要再追着我们跑了,我们以为你要打人呢!”然后咧着嘴对他笑了。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特别的温馨,也许在“正规”的课堂中,这样回头说话是不对的,不允许的,如果我当时立刻制止了,我相信我会后悔,非常后悔,在我听来都是如此的美好,更不要说那个低着头的孩子他的心情了,那是一种叫感动的心情在蔓延,我看到那个男孩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跟着他笑了起来。听到这样温馨的对话在课堂发生,是不是很美好呢?在交流时,不应该光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语言对话,更应该是一种交心的沟通,不是吗?在课堂中多一些人性化,谈话中会不会更多些真诚呢? 明显的是,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喜欢上了阅读。最初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绘本,喜欢上阅读,我总会在阅读课上为大家推荐一些有趣的图书,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会飞的抱抱》、《天生一对》、《团圆》等,或是为他们读上一段,他们告诉我,最喜欢的课就是阅读课了,这让我高兴了许久。但渐渐,我发现, 他们并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了,他们尝试在课上为大家和我介绍他们读到的好书,绘声绘色的读上一会,精彩的排上一段短剧,这足以让他们兴奋地眉开目笑;课下,有胆子大的,便拿上自己的看到的好书来到我的办公室,像小推销员一样“推销”起自己的书来,到现在我的桌子上,还有赵梓欣推荐的《笑猫日记》、凌禹扬的《窗边的小豆豆》、吴子睿的《非常小子马鸣加》、潘逸飞的《自然探秘》、徐瑞骏的《军体世界》等等,孩子们以能让我喜欢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的图书为荣,班级里掀起了一股读书,推书的风潮,这不但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当然也增加了我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作家曹文轩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在阅读中,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精义,神髓与真谛。

一个人的气质,品格,智慧……无不与书的关联。好的作品,能给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能给心房按上澄清的眼睛。思想,感情,知识经验,都在文字中等候,我们通过书去想象,去思索,去体验,去感受,一定收益良多。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征文7篇 【篇1】 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比年轻更为美丽;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数也数不清,却没有一样比青春更为宝贵。我们是多么值得骄傲多么让人羡慕啊!而我们若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不去奋斗拼搏,那我们真的算拥有青春吗?像我们这样一个处于青春最美丽的年轻一代,我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激情,我们渴望拥有美丽而健康的未来,因此我们在“马不停蹄”的奔跑着。人的一生当中青春是公平的,赋予给我们的都是一段年轻的时光,这段时光是人生最美的最奢侈的时光,我们可以放下一切尽情的追求和梦想,我们应该为这样一个时刻高歌和呐喊:青春万岁! 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又免不了是似非似的一种茫然,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对未来有太多的憧憬和希望,我们需要前进,我们需要未来,因此我们就思考、行动,最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心中最真、最美的东西。这一路上,我们非常自由和潇洒,因为我们没有压力,我们也没有负担,我们更没有痛苦,我们只有快乐和自由,驾驶着和平年代的翅膀而尽情自由飞翔。我们也许在路上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也感触到了很多。将青春变成人生最美好生活的出发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昭示着一代伟人奋斗的青春。因此,我们才学会了成长和珍惜,我们才学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过 程?是当下?还是爱?都是,都是,一切的平淡都是人生的最根本,人生最重要和最美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只是好像我们都没有太在意。青春正我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容忍青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虚度光阴,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在青春时节奋发吧!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书写一卷有声有色的人生。

想要留住现在吗,那就好好地过好你的现在吧,哪怕是一分或一秒,我们需要一个美丽和值得回忆的过程,我们需要青春无悔。因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是无价的,任何人的时间又都是由他们自己去把握的,而任何人的时间又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去增加未来,我们只有好好的学会享受现在的时刻。请珍惜! 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奋斗拼搏之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他搏风击雨中,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正拥有青春的我们,何不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扬起奋斗的帆吧!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子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吧!让青春之歌扬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声明发出耀眼的光芒。

奋斗抒写无悔青春,在漫漫人生道路上,青春虽然只是一小段,但当你白发苍苍回首时,你会发现曾经拥有的青春依然会在记忆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青春无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我们只有把握好青春的每一天,在激流中涌进不断拼搏,我们才可以骄傲地说:“我的青春是无悔的!。

人的一生当中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而那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也就分为那么了了的几个阶段。过程是怎么去渡过,怎么去走,去过自己应该过的生活才是关键.一路上,我们因追求而美丽,我们因激情而显出了青春的活力,我们在拥抱自己的未来,拥抱文明社会的未来。我们在奋斗,奋斗这样一个永不会回头的青春史。这个时刻,这个年代,我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记载和歌颂它呢,我想我是用尽所有优美的词句都无法去歌颂和赞赏它吧,因为一切的美丽都是蕴含在其中的,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种美。我们在这个路上只要学会珍惜,学会抓住,学会生活,学会拥有现在。只有我们懂得了这些,我们才不会因为自己年轻的错过而懊悔,我们不会感到惋惜,我们只会有甜美的回忆,因为是年轻的我们曾经留下的甜美。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有了奋斗,青春才会飞扬,有了拼搏,青春才会美丽。把握青春的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向着成功 奋斗、向着成功搏击,做最好的自己,向着我们的目标“冲!冲!冲!”要让我们的青春更美好、更充实、更闪亮,那么就去拼搏吧、去奋斗吧! 青春不言败,我喜欢“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就话。因为这是青春的一种赞礼,对青春的一种放歌。是的,青春不言败,青春无敌。青春是不固执,不偏激,不保守,不僵化的时代。

青春时代是人生大放光彩的时代。即使你有百般不如意,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种理由苦闷、埋怨,但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因为青春如此美丽,美丽的青春牢牢在握,希望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青春,需要奋斗!拥有有青春,就拥有一份潇洒和活力,拥有青春,就有一份灿烂和辉煌 【篇2】 奋斗这个词并不陌生,尤其是习总书记新年贺词谈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一词成为了年度热词。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当知青的七年,就是带着梁家河老百姓“奋斗”的七年。他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对于我们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而言,作为山区教师,更应该讲究奉献,在基层扎实工作。

董贵英,是文县东坝中学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背上的孩子只有8个月大。拍照片的时间是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丈夫单位忙,孩子平时由外婆带,这几天有事回乡下老家了。自己又不想请假耽误学生们的课,就只好带学校了。”记者联系到董老师时,她很腼腆,说没想到那么多人知道了,但她清楚孩子真的很乖,不会影响自己的教学。照片的拍摄者杨霞老师说:“我下课进到办公室,就看到董老师背着孩子批作业。当看见宝宝很乖,静静地趴在妈妈的后背时,觉得这样的画面既温馨感动又有点心酸。”同样为人母为人师,董老师这样做,同事们都很感动。文县东坝中学是一所九年制学校,杨霞和董贵英是五年级的搭档。

她,只是教师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乡村教育的土地。他们中的很多人,告别都市生活,在乡村生活条件极为不便利的情况下,认真地教书育人。他们是闪耀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星星。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当我们的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不可逃避。

河山带砺,我们坚守初心。栉风沐雨,我们奋斗终身! 【篇3】 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方面是开展活动的内容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管是开展纪念活动,还是组织一些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比如在节日前后只是开展一些简单地歌咏比赛、晚会等活动,仅仅为纪念而纪念,流于形式;志愿者团体策划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意不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没能很好地吸引志愿者积极参与等等。因此,在开展此类活动时需要与时俱进,不妨多从年轻人的个性特点、最喜欢关注的事务等角度出发,也可以与当地的民族文化、节日习俗等结合起来,努力赋予活动新意,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年轻人参与度。

另一方面是在五四精神的传承上也要与时俱进。虽然当年的热血青年在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但毕竟当下时代已不同,在这样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对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笔者 以为年轻人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关键是对我们祖国有认同感,既可以把其转化为志愿者精神,也可以对它有更广泛地概括、更多地理解、更广地认识,比如体现出有为青年的所有优良品质:勇敢、坚持、拼搏、活力等,使其在平凡的岗位上,社会生活中贡献激情和能力。所以,对传承五四精神,也需要契合时代发展,以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一面。

【篇4】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五四运动至今近百年了,百年前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民族大义常心头;有所为而无所畏,有爱国之心而担国之大任,当代青年要继续传承发扬五四精神,不忘过往、不畏将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型”青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青年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性认同上。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把自己的智慧、学识、奋斗、努力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业中,努力做一名坚守理想、心中有党、胸怀祖国的“忠诚型”青年。

坚持学用结合,做“学习型”青年。君子强学而力行,广大青年要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就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主动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和重托,执着地追求高尚人生。

勇于开拓进取,做“实干型”青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李大钊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广大青年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汗水书写青春,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梦想托起明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铺一铺》
南坪实验小学 冉颖 小学 15923275477 一、 研究背景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四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小学生对奥运会感兴趣,对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密铺的特点,绘在方格纸上密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密铺,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探索、归纳、创造能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承办各式各类比赛的体育运动场以其造型独特、雄伟壮丽的身影展示于世人的眼前。这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精华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组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水立方体育馆,请看它的雄姿。(展示图片)
2.教学过程设计 (1)任务一:请注意观察,水立方外墻装饰的花纹有什么的特色?请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

课件出示或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2)任务二:探索可“密铺”图形的特点:
猜想:是否每种图形都能实现密铺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学法:
①分组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② 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③ 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④ 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引导学生得出能密铺的图形的种类。

(3)任务三:归纳出可“密铺”图形的内在规律。

问题①:在用三角形拼接的图案中,每一个顶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②:在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③:在用六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用一种多边形进行密铺,就必须使拼凑在每一拼接点顶点处各角之和为360°。是这些图形的内角和的是360的整数倍。

(4)任务四:让学生根据课本第110页的图案,选用一组,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

(5)任务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探索用两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的可能性。

问题:如果想让正五边形能密铺,你觉得应该加上哪个图形呢? 提示:正N边形内角和S=(N-2)*360, 正五边形内角和为540°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层次清楚的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折、猜想、归纳概括,推理和验证等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创设情境到问题探究,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如果结合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手段,效果更好。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汇编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 ! 【篇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得枯燥,思维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教师也感到很难教。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而且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持续拓展教学思路,应用有效对策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新颖有效的解题技巧,让学生不再惧怕应用题。

要使小学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 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解题思路优化训练 在应用题解决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计算出正确结果,一般原因都是未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做出准确把握。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更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加强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在实际解题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对题意做出准确把握,对各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做出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刚接触应用题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够帮助广大小学生摆脱这种情况,教师就 要通过简略图等新颖多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呈现应用题文字,以此来锻炼、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学校养了13只黑兔,6只白兔,如果让黑兔和白兔一一对应,那么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呢?”这道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题意,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将黑兔、白兔一一对应画出来,然后再对该用加法还是减法进行分析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应用题分析解答效率的全面提升,也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视各类解题技巧总结整理 在应用题教学中,除了技巧的传授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对各类解题技巧做出科学归纳,从而有效避免在今后解答同类型题目时浪费时间,或者是陷入困境。因此,在授课结束后,由于小学生的自觉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各类知识点记录下来,认真总结思考,并通过耐心的辅导来尽可能弥补学生因为缺乏经验,或者是投入时间、精力不够而出现的一系列错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总结习惯的培养,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科学复习、整理所学知识,以此来对应用题教学技巧做出不断优化,促进授课质量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四、采用多样化的应用题训练形式 开展应用题练习是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水平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仅仅采用单一的方法开展教学,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性的发展。通过应用多元化的训练形式,可以让学生拓展解决应用题的思路,让学生持续发展解题能力并且产生解题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灵活思考,并且提升自己的推理、辨识能力。在多种训练方式下,学生可以发展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爸爸今年32岁了,小红今年的年龄是8岁,在过十年之后,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多少?根据这个题目,可以使用爸爸十年之后的年龄减小红十年之后的年龄,也是根据减数和被减数增加,差不变的规律,使用爸爸今年的年龄来减去现在小红的年龄,这样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通过变换思路,可以简化解题流程。

此外,在实际授课中还要注意,虽然说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尤其是对于应用题这一难度较大的题型,教师应重视自身引导、辅助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关注应用题的审题、分析过程,并且注重解题的规范性,可以发挥良好效果。

【篇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不墨守成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一、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欠缺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有很大欠缺,不会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通,同一题型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学们就会无从下手,尤其是乡村的学生,他们好像更欠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比如;cyO换成x与;;互为相反数,就这样简单地转换,同学们也会绞尽脑汁想半天。所以中学数学的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教学的主线,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实验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所以,无论在教学的导入还是教学细节过程中,都要设置与学生兴趣有关的各种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掌握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模具、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直接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抽象、深奥的概念、性质、定义等,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视频、观察、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适时地给予热情的褒奖,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探索中前进的。”数学中的间接法与归纳法都是发明创造的有效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多数的中学生,往往不习惯于或者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数学中的定理有些是不可逆的,如“对顶角相等”,其逆命题“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就是假命题。但许多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例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等。在教学中,对某些重要定理的可逆性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已知xa=4,xb=9,求x3a_26的值。

本题就可以运用积的乘方公式与它的逆用公式,这两个互逆的公式体现了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三)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进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下面在课本的基础上,选用数学练习为例探宄有关的培养方法。

例1:如图1,已知ZC,添加一个条件使Ad仙^AACD(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 请写一个图像在第二、第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开放性题型是各地中考常考题型,此类题型答案不唯一,是发散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但解答时却必须知道题目所考的知识点,根据相关理论作答,这又需要聚合思维。在河南近五年中考中, 此类的题目考得相当多。

例2:如图2,点C为外接圆上的一动点(点C在 仙的下方,且不与点万、乃重合),ZACB=ZABD=45。。B (1)求证:册是该外接圆的直径; (2)连接CD,求证:SAC=BC+CD; (3)若A18C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A18M,连接 DM,试探究DM2、AM5M2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对于第(2)问,因为线段BC、CD、iC比较分散,需要把它们聚合起来,归到某一特殊图形中去。由力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腰长的力倍,再结合BC+CD,得到下面两种证明思路。

思路一:延长CD交过^作的垂线于五,易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的长等于所以问题只需证这通过证明^^^…(:就可以了。

思路二:延长CS到点F,使5F=CD,下面需证给XCD,进而证明AA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第(3)问,学生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勾股定理。但当把图形构造起来后,学生马上会发现三条线段中DM最长,但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无法构成直角三角形。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运用所学的知识,然后把思维聚合起来考虑线段等量代换方法。

证明思路如下:延长MB交圆于点M连接7VD,不难得到AMA®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再连接然后证明A^MAT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MN2=2MA2,这样最后连接M:,再通过证明AdA®PAMA4或ABDC^ABDN,得到于是有MD2=2M42+Affl2,问题解决。

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教材中其实有很多体现。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思维过程及知识结构在创造性思维中所占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美感的强化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篇三】 摘要: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等。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

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

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

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

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例:一桶油连桶重36.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有20.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此题在作业中出现过几次,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有一定的难度,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好题。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刻,学生举手:
生1:我的算式是“36.5-(36.5-20.5)×2”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问题要求油桶重多少千克,只要把“总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式是“36.5-(36.5-20.5)×2” 生2:我的算式是:“20.5×2-36.5”把20.5×2算出一桶油和两只桶的重量,减去油和桶的总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2-36.5” 生3:我的算式是:(20.5-36.5÷2)×2…… 生4:解:设油桶重为X千克。36.5-(36.5-X)÷2=20.5 …… 学生思维踊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内心喜悦之余,我多了一个心眼,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黑板上写下四五种方法后,我问“谁来说说算式1,你是怎么想的?”一举手我吓了一跳,全班54人,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能讲清理解,热闹的表达发言之外,还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学是一片迷茫,似懂非懂。算式2算式3能说理的同学则是更少。看来这决非偶然因素,这里蕴涵一定的教学规律。第一次教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为此,引导学生说算式(1)的思路时:我在算式“36.5-20.5”下面标明半桶油(不含桶)的重量,接着让学生,直至每个同学理解为止。方法(2):先让生说出“20.5×2”表示什么?再请学生讲清解题思路。就这样我采用了“小步子”的教学方式,让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来说说理,暴露暴露思维过程。在交流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表达结果相结合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另外,反思评价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能让成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到张扬。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池塘的四周种树,每边都种有2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池塘四周共种树多少棵?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20×4=8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出每边种4棵或5棵情况的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每边种4棵,一共要种12棵而不是4×4=16(棵),每边种5棵是16棵,而不是5×4=20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4棵或5棵,都是比原来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所以都多算了4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0×4–4=7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模仿性演练。教师可以继续提供与课的开始相近的或类似的情境:学校体育室里有一些篮球,四年级学生借走了15个,剩下的篮球个数比借走的5倍少10个。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变式性演练。如提供信息:三江超市水果柜台,苹果有90千克,是桃子的2倍,桔子比苹果多3倍少12千克。让学生自主地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拓展性演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己从生活周围寻找情境,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这个拓展的过程有些类似于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的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但又是不同的。这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演绎拓展的过程既是低层次解决问题的结束,又是更高一层次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演绎拓展是本课堂教学的深化环节,也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篇四】 小学生处于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感知能力发展很快,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变化不稳定,很难猜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想些什么,但是他们特别听老师的话,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会完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先要摸清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好,才能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是初、高中数学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适合学生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
一、进行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肯定是非常轻松的,在学生感兴趣下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遗落知识点,对学到的知识印象也很深刻。小学数学知识的浅显性适合开展一些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学习知识,比如让学生表演生活中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场景,如买早餐或者买衣服等都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把这些生活中常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还可以运用集体解答数学题的方式让全班同学聚在一起,让他们自己讨论是如何解题的,让他们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体会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地只利用课本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发散思维很重要,数学的学习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把课本知识灌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可能在低年级中简单的数学学习还能理解,但是一旦进入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不具备逻辑思维就很难学懂数学了。

二、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准备多种教学方式。

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快有慢,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样,大多属于多变性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也不容易静下心来。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对哪一届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显而易见这是不可取的。在这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快,教师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改变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好学生。教师还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三、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后,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锻炼他们的口才,也可以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的学生不宜太多,不然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教师就不好控制课堂纪律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有错有对,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正确的提示,让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但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讨论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当基本的知识掌握了以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几道难度相对较大的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讨论,第二天在课堂上再集中讲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入生活实际。

当代科技发达,教学工具也多了很多,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在现在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题时,需要理解记忆才能掌握知识。并且数学知识点的讲解都是由浅到深,有简单到复杂的,如果不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就有可能让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很难将知识点理解透彻,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去,多媒体将动画、声音结合起来,这样鲜活的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得到冲击,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到课堂中来,还可以为教师板书节约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很多都是基础性的教学,都是为了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其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篇五】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较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理解解题方法。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修”。下面我就“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如下阐述: 一、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数数。

一年级数学数数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数小棒、数班级人数,数自己的手指数等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实物、图片比单纯的数字生动形象,其次,实物,图片的信息量大,更能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要运用好教材中编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老师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效果非常好,上课之前教师精心准备,挑选了和上课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把能想到的教具都用上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是积极的。在教学课堂中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老师,整堂课学生都是精神饱满的。

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周长。

在我上六年级的数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对图形周长的计算理解不透,只要图形稍微改变,就容易出错,于是我在教学有关周长时,我特意制作了教具,ppt动画,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教具学生自己动手演示,让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我认真听学生发表完后,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对学生发表错误的地方强调更正,拆分实物教具,给学生说明周长由哪几边组长。如果还没有领悟的,再结合ppt动画演示。我发现在,当学生领悟后,学习兴趣更高了,学生掌握了知识,自己就可以自己解决习题,可见“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分数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的应用时,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给学生说:“这类题用乘法”。但对于思维强的题目,有些同学难免会出错,这时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如:10的2/5是多少。

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把10分成5份,每份是2,取其中的2份就是4。当然这类题还是比较简单的。

还有另一类题,这类题稍微复杂一点,但同样适用“数形结合”思想。

如:有一桶油,倒出3/5,刚好是30升,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升? 可以画线段图,一桶油倒出3/5,就是把这桶油分作5份,倒出3份,剩下2份,这2份刚好是30升,就可以知道每份是15升,5份就是75升。

四、“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数列。

在教学数列时,我发现用“数形结合”思想也是很方便的,如在教学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加八分之一,按这样的规律一直加下去,这道题如果用等比数列给学生讲,是无法讲的,首先学生知识达不大,其次还要用极限思想。但如果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加上极限思想,就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最后的结果等于一,教学时,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首先一分为二,然后再把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一直分下去,但这里要给学生强调极限思想,因为很多同学认为最后是不等于一的,实际上也不等于一,但利用极限思想它是无限接近于一的。

课程案例中:1+3+5=32 1+3+5+7=42 1+3+5+7+9=52 此类题可以画图让学生理解原理。

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其他案例。

1、沿着一面墙建一个半圆形围栏,求围栏的周长。

这道题只要结合图就很好理解,只需要求圆的周长的一般。

2、一条8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长度是多少? 此题最简单的是找根绳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题目要求对折两次自然得出答案,也可以画图分析,但此题关键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果对折次数比较多,绳子对折比较短时,无法进行实验。

综上所述,都可以看出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中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少部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案例,整个小学阶段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还有很多,但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把握好度 由于小学阶段知识结构较少,在一些思维较强的知识点不应拓展太宽,应把握好度,如:在教学数列时,拓展极限思想就不宜多讲,如果继续拓展,会让学生理解起来很累,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可能时间也不够,所以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时,应把握好一个度。

2、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引导学生多动手。

教学中,不管教师怎么演示,怎么引导,如果学生不懂,讲再多达不到效果,整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自己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学生自己先体会,教师再次强调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利用演示,动画等引导教学。

推荐访问: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0316/73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