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2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2-24 20:05:03

《战略:一部历史(全2册)》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的图书,原著英国劳伦斯·弗里德曼,由王坚、马娟娟翻译。全书分起源、武力的战略、底层的战略、上层的战略、战略理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新战略科学、伪科学、歼灭战或消耗战、头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2篇

【篇1】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专题练习

命题:淤头镇初中 陆小芳

一、选择题:(共25小题,1——16小题每题1分,17——25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世界高科技产业出现了日益衰败的趋势 B.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选择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D.从实际出发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2、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黑熊的嗅觉是否敏感”,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的黑熊身上,造成了5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黑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事件发生后,刘海洋被警方拘留。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少年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青少年只要智商高,学习好,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③青少年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科学研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当前世界范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 )。

A、科学技术的竞争 B、自然资源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市场的竞争

4、 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 上(传呼机、手机)”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党的基本线路是正确的 ③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 的重要前提 ④9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5、某地在2004年评出的十佳青年中,有科技工作者、企业家、运动员、工人等,这说明

①人才是多种多样的 ②人才有层次之分和种类之分 ③只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都可以成为人才 ④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可以出人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2005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一事例体现了( )

①党和国家高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 ②我国正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 ④我国正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农村放羊娃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这段对话反映了……………………………( )

①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人口生产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③提高人口素质的严峻性 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8、有关研究资料反映,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中,70%一80%是依靠新技实现的;而中国目前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不到30%。这启示我们,中国要实现现代必须( )

①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上: ②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③科技先进就等于经济发达;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高新技术产业是上海浦东三资企业加丁贸易的主要增长点。2002年在三资企业加工贸易的产品中,技术含最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这一点最能反映“三资企业” 对发展我国经济的作用是( )

A、弥补资金不足 B、开拓国际巾场 C、吸收先进技术 D、提供就业机会

10、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众多科技领域,而且涉及到全国很多地区和部门。我国相继发射神舟一、二、三、四、五号飞船。这充分说明( )

A、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市场机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 C、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D、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手段

11、宁波市教育局为支持西部贫困地区和浙江省贫困地区的发展,创办“新疆班”和“希望班”。这一举措 ( ) A.直接提高了西部和浙江省贫困地区经济效益 B.体现了教育扶贫是我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先富带后富的一个措施 C.说明了贫困地区要发展,支教是关键

12、据测评,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研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这表明( )

①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态势严峻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刻不容缓③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④应尽快引进国外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现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当太空蔬菜成为普通百姓的盘中美味时,我国又开始了在生态林领域进行太空育种研究。2004年12月1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将中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树种正式交付甘肃省林业厅进行育种试验。此次搭载中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邀游太空的种苗,有白皮松、华山松、侧柏、刺槐、沙棘、柠条等6个种类,它们都是首次被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 ( )

A、智力支持 B.思想保证 C.物质基础 D.精神动力

14、以上材料还告诉我们 ( )

A.人只要科技发展了,社会就能进步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的发展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D.科学文化素质比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

15、2004年12月4-5 日,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2004年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同时正式启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旨在通过这一新的科技转化快速通道,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这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素质的轨道上来 ( )

A.依靠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轨道上来 B.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整的轨道上来 C.依靠提高思想觉悟的轨道上来 D.依靠国有企业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

16、2004年11月4--5 日,第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开幕,本届农高会以“面向‘三农’的科技与市场”为主题。据介绍,农高会举办11年来,有4000多万农民在展会中直接受益。这个事例说明( )

A.经济建设必须面向科技,科技必须依靠经济建设 B.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C.科技是实现四化的基础,教育是实现四化的关键 D.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的创新和投入

17、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这体现了:( )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要求③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④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 )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它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 )

①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神动力 ③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实践经验丰富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20、2003年全国中小学生发明创造大赛上,山东省有17位同学获奖。然而在获奖的同学中,只有3位来自城市,其余都来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农村。其中的原因令人沉思。这些同学的发明创造大多数来自帮父母从事劳动时产生的灵感。这说明:( )

①城市的孩子知识面窄,所以很难在发明创造大赛上获奖 ②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劳动即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④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A.① ② ③ ④ B.② ③ ④ C.② ③ D.③ ④

21、我国着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和杂交水稻累计推广16.96亩,共增产稻谷1350亿公斤,为粮食的大幅度增长开辟了新的有效途经,这说明( )

①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和物质财富 ②知识分子是现代化的主力军 ③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农业生产

A.① ③ B.①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④

2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是( )

① 我国援助伊拉克难民 ②我国正大力实施振兴东北战略 ③浙江某市正进行市级领导选民直接选举试点 ④10月9日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也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

 先富要带动后富,走向共富   允许和鼓励先富,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实现贫富均等,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同时、同等富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4、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的成 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中来实现。这就要求:( ) ①教育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学生必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 ③学生必须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 ④学生必须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相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近代历史的发展表明,哪个国家和民族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就强大;因循守旧,就落后,就会被挨打。这表明 ( )

①创新对经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作用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④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46分)

1、2004年11月29 13,济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业务,动态地记录和评估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职业能力、职业信誉的信息记录,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诚信可靠的人才信息服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创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措施,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2分)

(2)创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对经济建设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一:中央财政投入百亿元启动西部“两基”攻坚,到2007年我国西部地区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材料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此先后启动了行动计划所提出的“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等六项工程,并以此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二则材料说明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 (2分)

(2)联系材料一说说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3分)

(3))请你为当地政府实施上述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建立和谐社会新理念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来,已在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就建立“和谐社会”集思广益,见仁见智。“和谐社会”议题成为本次“两会”亮点中之亮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丽景象。(3分)

(2)你所在地区存在哪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合拍的现象?请举例说明(至少四例)(4分)。

(3)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请你为当地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四条以上)(4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 育 + 科 技 + 人 才 = 发 展 材料二: + + = 成 才 (1)联系材料一,结合我国的国情,说明材料一等式成立的条件。(3分)

(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为了早日成才,请你完成材料二中的等式。 (3分)

(4)请联系材料二,并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份成长宣言书。(3分)

5、胡锦涛总书记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某校初三(1)班准备根据胡总书记讲话精神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请你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主题。(2分)

(2)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请你围绕主题谈谈你今后要怎么做?(3分)

6、2004年11月10日,在京举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04年度颁奖典暨基金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49位优秀科学家荣获本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党中央、国务院为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表明了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作用。(3分)

(3)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如何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所提出的要求?(2分)

《实教施科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命题:淤头镇初中 陆小芳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B、 7、B、 8、D、

9、C、 10、C、 11、B、 12、A、 13、A、 14、B、15、B 16、B、

17、C、 18、A、 19、②③ 20、B、 21、A、 22、C、 23、A、24、D、 25、B.

二、非选择题:

1、(1)精神文明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创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是提高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举措,能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1)科教兴国战略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教育事业还相对落后,人才素质不高,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早日改变落后现状。 (3)①必须高瞻远瞩,从当地实际出发,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②加大科技投入,使科技发展面向经济建设,以科技促发展;③加大对当地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人才培养。

3、(1)本题答案开放,学生言之有理均可;(2)言之有理均可;(3)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即可。

4、(1)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科技相对落后,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偏低,因此我 们必须大力科技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才培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2)祟高理想+艰苦奋斗﹦成才 (答案不唯一) (3)本题为开放题,学生言之有理均可。

5、(1)人才强国,立志成才(或人才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强国,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等。) (2)①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正确把握成才目标;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有用之才。(言之有理均可)。

6、(1)表明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作为中学生,应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要以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一名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篇2】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引言
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
同志们,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继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战略之后,在2003年12月份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战略,那就是人才强国战略。坚持靠科技、靠法制、靠人才来兴国、治国和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把人才的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使国家的发展战略更加完善。那么今天我想围绕着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这一个主题主要讲三个大的问题。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个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社会历史背景。2003年12月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这在我党执政以后还是第一次。中央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是有它的背景的,这些背景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一些分析。
1.1、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社会历史发展正在走向以人为本。那么在农业时代,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是土地和体力。那么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是设备和资金,那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把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人的创新能力看作是人最大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所以在农业时代人们看重的是体力,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人们更看重得是设备和资金,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知识、智力、技能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有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在经济增长当中,人的知识贡献的底柱在日益上升。世界经和组织的成员国有一个统计资料,在这些成员国当中他们的经济增长65%以上是来自于人的知识的贡献。第二个特征,产业结构日趋智能化,第一产业的结构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将会成为朝阳产业。在信息产业当中对于人的知识、人的智力、人的技能和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产业工人日趋智力化和脑力化,蓝领工人、体力工人的比重在下降,而白领工人、智力工人和脑力工人的比重在上升,这三大特征都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会逐渐确立起来。社会历史发展有一条规律,那就是历史越往前追溯,人以外的因素在社会当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在原始社会,人与外的动物世界、自然界、自然灾害等等等等,对人的制约作用是非常大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知识、人的科学家还有科学知识的力量在发展中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改造自然界的力量也在增强,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人自身当中的知识,那些智力,那些技能,那些创新精神,那些创新能力将在社会发展当中日益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历史发展是越来越走向关注人本身。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上海APEC的一个会上讲了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事关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我想这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个背景,从社会历史大的背景当中加以认识,加以分析。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第二个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才做保证。我们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讲一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这么一个背景。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双重关系。第一重关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

第二层关系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的。
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
我们先看第一层关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追求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标,离不开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小康社会是靠人来建设,是靠人来推动,是靠人来实现的。人是什么样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状况,也会影响着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状况。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呢,是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是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逐步地实现小康社会达到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中,有一个现象是必然要出现的。什么现象呢,当我们的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之后,就有一个进一步如何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反过来,当人在社会历史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的时候,也有一个如何以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方式来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所以作为主题,全面发展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是离不开全面发展的人来建设的,这是第一层关系。
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还有第二层关系,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在1978年我们国家迈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那个时候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还要带动社会全面的发展。但当时历史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是比较注重经济增长的。虽然没有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相对比较看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创造人生活的社会物质条件,这个任务看的是非常重的。当然在操作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片面化的倾向,有些地方出现了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跑资金,跑项目,跑设备,办一些资源消耗性的化肥厂、造纸厂、水泥厂。这么一种发展观应该说功不可没,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为那一部分发展观有一个理论的基础,往往把生产力主要看作是一种物的方面的增长,产值、利润、指标都是这些东西,把生产力当中人的方面反而给忽略了。这么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付出哪些代价呢?归纳起来有三种代价,第一种代价叫做环境污染,天没有原来的蓝了,云没有原来的白了,水没有原来的清了,空气没有原来清新了,我们饭桌多了很多…。第二种代价叫做生态失去平衡,第三种代价是一手硬,有些地方一手软了,这三种代价必须要加以消除,把它限制到最低的限度,不然的话会诋毁我们发展的成果。虽然发展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且有些发展往往是通过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个寻求发展的再生之路,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发展限制到最低的限度。根据我们实践当中的经验教训,根据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的代价呢,我们又提出了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应该说社会全面进步这么一个目标的提出,对经济增长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从今天来看我们的生产力应该说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应该说越来越强,人的生活水平应该说越来越高,社会也不断地在全面的进步,而且社会的流动性也在加强,如果说以前我们主要还是解决我们口袋的问题的话,以前我们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口袋是空的,要解决口袋问题的话,现在要求我们要解决脑袋的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人自身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过去还追求人的生存的话,生存问题、温饱问题的话,解决人生活的物质条件的话,现在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发展的问题。如果说我们过去过于注重关注人以外的物质世界的话,那么现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转向不断地关注人自身精神的世界。所以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与时俱进的,由过去的经济发展到社会全面进步然后还要走向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它必须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是靠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设发展的人才来保证,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二个背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加以分析。
1.3、中国国情的要求
第三个背景我还是想从我们中国国情入手来加以分析。我们中国国情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人口多,有13亿人口,人口多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面对。把人口多这个问题解决好得话,人口的包袱就会变成人口的财富,人口的阻力就可以变成人口的动力,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话,可以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如何解决人口多的问题呢?十六大报告提出一个思想和观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

的,那就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也把这个内容提出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这个概念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我们过去的辞典当中是看不到,一个新范畴、新概念的提出就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问题,需要采取新的方法来解决、来分析,需要提供新的理论,把这些理论变成指导我们决策的指导思想。我们过去讲到道德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等,为唯没有讲到能力建设。其实这个能力建设是相当突出的,那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的呢?怎样展开人力资源建设的呢?这个问题我在后边还要加以详细分析。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人力资源、人力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发觉每个人自身当中的潜能,人的潜能是相当大的。西方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的研究、实证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东方人只发挥自己潜能的10%,还有90%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不管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但这个结论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确确实实有很大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我们的机制,由于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的制度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在某种意义上压抑着人的潜能的发挥。比如说在我们现代生活当中有这些的说法,枪打出头鸟,不敢为天下先,武大郎开店不希望别人能力比我强,个子比我高,所以人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压抑,没有充分发挥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包括这个内容。第二个内容应该通过各种科学的测评的手段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科学的测评,发现人才,发现人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能力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当人才被发现了,能力也测评出来了,下边我们要考虑如何使用能力,使用人才,有一个能力配置的问题,有一个人才资源配置的问题,所以能力建设第三个就包括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能力的配置。第四个内容还要包括什么呢,不断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培育人的能力。这些内容包括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的一个内涵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具有劳动能力的这些人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第二个转化要把人力资源进一步转化为人才资源,这个转化主要有两点,第一个是具有劳动力的人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第二具备劳动力的人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我想这是人才能源具备的两个核心要素。只有实现这两个转化,我们才能把13亿人口的包袱变成财富,把阻力变成动力。十五大的报告就讲了一个观点,有效的开发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事关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所以从中国这个人口多国情角度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1.4、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
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四个背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大量的历史,大量的事实和现象证明这么一个道理,当今综合国力的较量实质上是人才的较量,当今国际的竞争实际上是实力的竞争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实力较量没有商量,谁的实力大谁就是赢家,人才较量更没有商量,所以当今世界你看一看,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在人才竞争的帷幕已经拉开,人才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现在西方发展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把一些欠发展国家的人才不少给挖走了,吸引走了,如果说在我们以前是一种自然资源竞争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很看重自然资源的竞争,掠夺别的国家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那么今天很多的西方发达国家更看重的是战略的资源,第一个资源那就是人才资源。所以在今天时代主要是拼人才,而不是拼设备、拼资金。我想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意味着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当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必须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通过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理解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包括这几个内容,一个是核心技术,一个是核心产品,一个是核心制度,一个是核心精神,再一个核心人才。这五个方面共同来构成一个国家的核心的竞争力,在这五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所以核心人才是我们提高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个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四个背景,从国际竞争加以分析。
1.5、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后一个背景是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为了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这里有一个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来发生转换,我们在过去有一种思维方式,什么思维方式呢,就是往往从历史的必然性

推荐访问:强国 意义 战略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xuexiqiangguo/2023/0224/5110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