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16 22:17:2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日趋突出、老年社会悄然来临,敬老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之一。抓实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农村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保障老年人沐浴改革开放成果、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维系家庭细胞和谐和农村稳定的需要,也是实现老龄事业与整个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截止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50.7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39.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5.78%。空巢老人15.87万,占老年人总数的40.1%,其中农村空巢老人12.1万人,占空巢老人的四分之三强。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市老龄人口数将达到52万以上,占常住人口比例20%以上。在我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人均财富不足、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的前提下,已日益显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从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来看,全市有农村福利院7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366个,对于解决农村群众养老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市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整体落后于城镇的现状,农村养老问题依然严峻,农民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存在问题 1.传统养老的功能开始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作为根基,以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为约束,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养老方式,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

由于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现代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现象,子女外出务工,留守、空巢老人现象日益普遍。依靠子女照料的传统养老方式,因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障,现正逐步地弱化。物质上不充裕、生活上无照料、精神上孤寂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在很大部分农村老人身上存在。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总体上政府投入少、民政投入散,建设规模不大、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集中供养入住率低,仅为42%;二是养老机构单一,覆盖面小。养老机构基本只有农村福利院,服务目标人群全是“五保”、优抚老人等传统意义上的民政救助对象,覆盖面偏窄,更广泛群体的农村老人养老机构场所及需求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服务内容主要是为老人提供吃、住和看护,休闲娱乐、康复健身等服务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致使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明显滞后。目前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主要还是由乡镇政府包办,政府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农村养老市场受传统观念和农民经济条件限制,加之机构养老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原因,导致民间资金对农村养老事业持观望与无奈的态度。

3.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一是现有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我市农村现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乡镇政府聘用的当地村委会退职干部或就近招聘的当地农民,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养老服务的专业培训,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无法提供康 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专业化服务人才严重短缺。二是工作人员待遇偏低,难以引进高素质人员,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一方面的原因是老年人护理工作又脏又累,且责任大,一般人不愿从事并且看不起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总体低于社会物价及消费水平,一般农村福利院负责人工资在一、两千元左右,致使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招人难、留住专业人员更难。三是农村养老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建设滞后。

4.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农村福利院运转经费和管理服务人员工资目前主要通过乡镇财政列支、院内自筹等渠道筹集解决;二是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不高,目前我市“五保”对象保障平均标准为626元/人/月。集中供养费除了维持 “五保”对象吃穿住用日常生活需要外,还包农村福利院水电煤气、房屋维护修理等运转费用。

三、对策建议 1、创新投入机制,保障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一是财政要加大对养老机构及场所的投入。在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市、县财政要及时足额配套同级承担的项目配套资金,适度集中投入资金建成规模化养老机构,重点推进保障型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养老机构及场所运转方面,各级财政要根据农村福利院规模、水电煤气、物业维修等费用开支情况,把福利院正常运转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要结合 精准扶贫“异地搬迁”机遇,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因教育资源优化撤并的学校房屋、村委会空闲办公室,通过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出资,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幸福院。三是要在农村社会福利院推行经营方式改革,实行“公办民营”,拓宽投入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提高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效益。鼓励支持集体组织、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水平的服务行业供给主体。

2、创新供养机制,保障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一是要拓宽服务对象。在确保满足“五保”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改变现有农村福利院只收养五保老人优抚对象的情况,积极拓**乡敬老院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为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生活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二是要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步伐,积极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留守及空巢老人、有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需求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三是要倡导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功能。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

3、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要完善机构建设,理顺管理体系。明确农村福利院机构性质, 由编制部门按照全县养老服务机构的规模、床位、服务范围等拟定三定方案,核定事业管理人员或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依法进行事业法人登记,聘请服务人员,开展管理服务。二是要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效果。要采取政府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合资合作等方式,消除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不灵活、劳务风险高、行政责任大、服务水平低等弊端,优化管理效果。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把建设养老服务队伍与促进社会就业结合起来,将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与鉴定体系。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水平,落实社会保障待遇,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稳定。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研究探索农民养老保险和高龄老人的养老补贴制度。鼓励并扶持商业性老年保险产品开发,提倡和引导农民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不断提高老年人承担养老风险能力。二是要健全完善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参保率。逐步提高农村高龄老年人的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和完善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老年卫生工作,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诊疗的需求。三是要建立健全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福利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类型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保障水平。


本文来自http://www.cspengbo.com/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贷行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借助于互联网优势的P2P贷款,不仅申请手续简单,而且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贷款申请的各项步骤,与传统融资渠道相比,网络贷款不仅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而且更具有灵活性和指向性,其采取一站式的融资方式,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参与成本等问题。同时,P2P贷款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而且效率更高,这无疑成为了吸引众多借贷人的优势所在。但网贷毕竟是新兴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渠道局限,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严峻。

网贷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受其行业特点限制,宣传力度不大,目前多数群众对网贷不是很了解,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尤其像鱼洞这样的老城区,群众的购买力不强,对网贷的需求不大,再加上网贷宣传渠道、宣传力度的限制,大多群众都不买账。其次,网贷现有的宣传,问题也较多,弄虚作假,夸大高收益、低风险,承诺保底收益、使用误导性表述、不提示投资风险,投资者很容易被忽悠“零风险”、“本息保障”等在金融领域明显违规甚至违法的宣传语在P2P网贷领域却成为一些平台宣传的不二选择。

(二)新兴行业,内部问题突出。

国内网贷行业的发展虽然已近八年,但和许多行业相比还是个新兴行业,其行业内部还存在很多问题。首要是急缺专业性人才,网贷行业多数岗位是需要既有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又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但是,这样的人才是少之又少。早期的平台基本就是靠平台自己培养,不过人才培养周期太长,对网贷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其次是资金自融自用,存在非法集资。网贷平台将投资者的资金筹集为自己所用,此类平台通常具有实业背景,目的在于解决本公司或关联企业的资金问题。此类企业往往资金紧张,面临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要命的是,这类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于是以网贷平台为掩护,以高额 利息当诱饵,为自家企业融资输血。再就是网贷平台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网贷平台是以互联网为运营依托的,由于当下互联网上安全隐患频现,网络融资平台这类网络创新型金融产品,从其出现之日起就面临着黑客、钓鱼网站、网络诈骗等不法分子亲耐。

(三)平台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网贷平台是以互联网为运营依托的,由于网贷门槛低、监管真空,行业平台鱼龙混杂。目前,很多网贷行业的从业者既非来自金融机构,也非源于互联网行业,只是从软件供应商买来平台模板即开始从事业务。这种现状给群众是否选择网贷、怎样选择网贷平台等带来很多困惑。

(四)法律及监管等欠缺 由于网贷是一种民间的运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没有法律的依傍,也没有银行等金融行业中较为完善的诚信系统,因此在借贷关系建立之后,很多借款人不能及时还款,经常会出现逾期为还款的现象。同时对网贷行业的监督欠缺,由于监管缺位,如果该平台运营制度不完善,就很容易造成存在挪用客户资金的可能,甚而至于会出现将账户中的资金卷走的现象。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的征集、评价及跟踪体系,网贷平台无法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只能建立自己的信用审核系统,各网贷平台借贷信息无法互通,使得网贷为降低征信成本,在征信环节不得不马虎了事,既影响贷款效率,也影响贷款质量。

二、对策建议 随着规模扩张和市场变化,网贷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是时刻存在和不断变化的,为了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从宣传角度看,网贷行业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途径,有针对性的宣传,使群众对网贷行业有深入的了解,提高网贷行业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同时规范宣传内容,避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的出现。

从内部发展角度看,网贷行业应该设定准入标准,制定从业行为规范。网贷平台作为分析、遴选新闻信息、提供参考性的信用分析有很强的专业性,应有一定的门槛,对注册资本、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组织架构、风险控制、资金托管等方面应该有一定的资质要求。

从平台规范角度看,网贷行业要明确其纯信息平台性质,防止欺诈、强调信息披露、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明确平台本身不提供担保、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坚持业务小额化、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从法律及监管角度看,在鼓励网贷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合理设定网贷行业的业务边界,加大对网贷行业的监管以保障其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尽管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的挑战,但在行业不断创新,监管政策细则即将落地预期下,网贷行业还将会进一步蓬勃发展。将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网贷中来。

        本文来自http://www.cspengbo.com/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脱贫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过程中存在不够精准现象。由于信息不共享的原因,造成县域内无法核实个人在外县市的所需信息,导致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出现个别不精准的情况。有些贫困家庭子女已不与父母共同生活,但为保留农村土地,本人户口未迁出,以致造成各项政策性补贴与贫困户个人所得不符,难以做到按照户口簿整户识别。

(二)扶贫产业培育难度大。在调研中发现,各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不均衡,有的贫困村到户产业覆盖不完全、社会化组织和服务带动能力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脱贫产业单一、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由于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和产品结构的影响,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少数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认为脱贫攻坚就是国家大包干,坐等脱贫,以致出现“上急下慢、外热内冷”的现象。另外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致贫的人员,基本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四)有些检查标准不统一,扶贫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不切实际现象。对同一项工作,不同部门的检查标准不一致。比如财政和审计部门在产业项目投资回报率X%标准上政策口径不一样。还有第三方评估、省际交叉考核方式在审检考评过程中也存在标准要求不一致现象。另外产业项目收益率要求达到X%-X%,一般性的产业项目很难达到。

(五)脱贫成果抵御风险能力弱,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不容小觑。据初步统计,在全州X个贫困村中有X个贫困村遭受洪灾,造成贫困村直接损失X.X亿元。扶贫产业项目损毁X个,直接损失X万元;受灾贫困人口多达X.X万人、因灾返贫X人、因灾致贫X人。相比于因灾而言,因病致贫情况更为复杂,因病致贫在短期脱贫难度大。

二、对策和建议。(一)坚持实事求是,提高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水平。建好州、县、乡、村精准扶贫数据大平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严格核查,真正把底子弄清、数据核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要因村、因人制宜,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提高脱贫攻坚实效。要防止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要严格脱贫退出程序和标准,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二)大力提升可持续脱贫动力和扶贫能力。要切实化解少数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重视农民的“参与度”,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度”来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激发农民自身的发展动力。要把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让贫困农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使扶贫攻坚真正成为贫困户自主自觉的共同行动。

(三)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力促贫困家庭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以开放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企业、引进资金、引进能人,为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四)严格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和统一扶贫检查标准。以“廉政扶贫”护航“精准扶贫”,把扶贫资金作为监督重点,紧盯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提前介入,防范未然。围绕国家和省州脱贫攻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细则,使得地方在具体落实政策方面有指导性、操作性的依据。探索实施模拟第三方评估,以评查漏,以评促改。

(五)切实做好保险扶贫工作。减轻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减轻贫困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对贫困人员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倾斜性政策,实行精准支付。要增强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把保险扶贫纳入扶贫产业项目中,防范和化解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预知风险。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党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务公开工作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尤其是对于基层而言党务公开至关重要,党务公开能够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晓率,提高参与党务积极性。

一、存在问题 党务公开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本级公开,对下级、村社区党务的公开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不能做到及时公开,透明性和开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致使公开规范性、严肃性不足。

公开内容规范性不够。虽然出台了党务公开的相关文件,对公开内容也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公开事项不具体、内容单一、公开不及时的现象。仅仅公布一些文件、法规制度,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等方面运作过程和结果公开不够,透明性和开放度还有待提高。

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都制定了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或细则、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够强。部分单位存在应付检查,没有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及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有的单位只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有的不公开过程,只公开结果;有的重公开、轻反馈,或者例行公事,缺乏整改、跟进、督促和落实。

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对策建议 党务公开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公开而公开,要更加注重研究党务公开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党务公开对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

加强教育宣传。要全方位、多渠道深入宣传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参与党务公开工作既作为一项权利,又作为一项责任,从而促进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同时注重信息反馈和沟通,努力和党员群众形成互动,充分反映他们的愿望,体现他们的意志,始终把党员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这项工作的标准。

提高党务公开工作思想认识。党务公开工作力度关键在于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一是要主动公开,破除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的思想障碍,认真贯彻执行党务公开的有关规定,主动抓好应该公开的事项,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三是要建立广泛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认真组织开展党务公开的同时,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干部、组工干部、宣传干部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党务公开工作监督员,监督评议党务公开工作。

严格落实责任。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才有推行“阳光党务”的自觉性。要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组织内的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党务公开具体工作。对于敷衍应付的, 严格追究责任。

构建党务公开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严格细致的考核机制。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考核办法,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检查考核,切实增强党务公开的透明度,扩大党员的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二要在公开中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沟通。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脱贫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经过全市上下持续几年的全面发力,X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决定性进展,成为全省首批整体基本脱贫市。但不可否认,当前脱贫攻坚仍存在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全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X市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截至X年底,X个贫困县摘帽、X个贫困村全部退出,X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全市只剩下X户X人未脱贫,成为全省首批整体基本脱贫市。“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贫困户吃、穿、住、医疗、教育、吃水等生活必需有了基本保障,贫困村的面貌有了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提高,脱贫攻坚的任务整体上基本上完成。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X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转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根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项涉农政策的合力,统筹规划,协调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脱贫村干部、群众依然存在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不够问题。一些脱贫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素质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反主为客,把村里的工作都交给驻村工作队或第一书记,缺乏主动带动群众致富的动力和能力。一些脱贫户主要依靠政策帮扶实现脱贫,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二是干部队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松劲懈怠、喘口气、歇歇脚的问题。随着X县的摘帽,脱贫任务的基本完成,有的领导出现工作放松倾向,把巩固提升当作一般性的工作来安排,一些部门领导在帮扶人员配备、帮扶力度上出现应付思想,一些县(市)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出现明显松懈。干部队伍这种苗头性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还较多。有的搬迁户因年龄偏大仍靠种地维生或搬入安置点就业无着落及上学、医疗等不能衔接,搬迁积极性不高或占新不拆旧,导致拆除复垦进度缓慢,集中安置点入住率不高等问题发生。

四是脱贫产业基础不牢,脱贫人口存在返贫潜在风险。总体看脱贫产业普遍存在发展规模小、带动主体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及产业项目雷同、市场风险大、运营管理不善、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产业基础依然薄弱,致使脱贫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五是脱贫攻坚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就我市来说,主要是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矛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矛盾及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问题。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贫困村的面貌普遍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户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而与贫困村、贫困户相邻的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特别是边缘户,本与贫困村、贫困户条件相差不大,这几年因得到的扶持很少,反而发展滞后于贫困村、贫困户,特别是一些边缘户因生活变故致贫风险很高,导致村与村、户与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增加,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和稳定发展。

六是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待进一步改善。普遍存在标准不高、发展不足问题。如一些贫困村饮水安全标准还较低,一些村虽建了卫生室,但能为村民提供的服务很少。多数贫困村没有小学、幼儿院,陪孩子外出就学成为贫困村村民沉重的家庭负担。

三、X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建议。一是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将乡村振兴规划与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统盘考虑,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彼此融合。以县、乡为单位,统筹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市场要素和投向农村的财政、社会资金,布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资源、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弥合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大边缘人口的社会保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村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稳定脱贫最终要靠贫困村干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针对贫困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的实际,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官、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贫困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要在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农村营造“勤劳脱贫光荣,坐等靠要可耻”浓厚氛围,要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加强就业培训,发展壮大农村产业等,逐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夯实其稳定脱贫基础。

三是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领导力量,脱贫攻坚的成败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决策水平、执行能力。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政治属性,克服松劲懈怠倾向,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各有关单位在帮扶人员配备上要克服应付思想,选派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会帮扶的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同时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管理,克服软弱涣散倾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四是尽快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策红利,能否尽快妥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遗留问题,事关政府公信力和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对集中安置点,要因地制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保证搬迁民户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及时主动提供物业管理和公益岗位及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并把后续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搬迁户搭建就地就近参与产业发展的平台,提高集中安置点入住率,加快撤除复垦,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五是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产业不稳,基础不牢。在发展产业中,要减少单纯的行政行为,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针对贫困村多为“空巢”老人村、老弱病残村的实际,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离”,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集体资产入股等改革,培育、引进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让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就近打工,参与到产业链中,稳定脱贫。同时,要通过培育和引进产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业保险等,降低小农户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小农户与现代产业的有机衔接,鼓励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户“自主干”产业。通过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构建稳定脱贫产业支撑。

推荐访问: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2/0316/10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