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六研范文网!

2022年预算会计改革几点体会【精选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6-10 15:3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预算会计改革几点体会【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预算会计改革几点体会【精选推荐】

  预算会计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于龙飞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不仅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目标,也为预算会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天小编整理了预算会计改革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算会计改革体会篇一  随着我国经济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预算会计应该适应挑战进行改革,主要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和报告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目前,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3项制度改革为标志的预算会计管理改革,有利于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的规范化,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公共预算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些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改革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客观上需要对财政资金收付过程完整的核算、反映、监督,因此完善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施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沿袭前苏联预算会计体系基础上经由几次改革而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7年颁布,1998年执行的。其基本特征是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以预算资金收支运动为核算重点,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合二为一。如果说我国的政府资金管理仍然以分散管理模式为主,那么这套会计制度应该说基本满足了政府对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论从体系还是内容,都已满足不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引起的财政资金运动变化的核算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对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新的公共财政框架,适应新形式下发展的需要。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1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从企业化政府层面上定位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关系,即预算会计应围绕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反映并报告社会公众要求与政府职责之间的受托责任。而我国现行制度下提供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公共部门是否正确执行了预算计划,无法报告其绩效情况及受托责任信息。因此,客观上要求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并拓展为政府会计,这种拓展决不是简单的称谓变化,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会计观念,较为全面地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会计习惯做法。它将不仅有利于实现政府管理的可核算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极大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年度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年度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己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人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同时,收人、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目前,财政部门实行的部门预算和国库制度改革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为预算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可以预见,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在结合了这两种记账基础后,将会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形成有利于加强政府职责行为的规范,明确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增强预算会计信息全面、完整、真实、透明和决策相关的效果。  预算会计改革体会篇二  本文以预算会计的功能为参照,对比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现状,指出我国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基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建议包括考虑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混合核算基础、完善相关法律作为保障、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革等。  【关键词】预算会计;
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
引入权责发生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055-1.5  预算会计是指追踪拔款和拔款使用的会计系统。预算会计有三大功能:一是有效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将国家有关部门的实际收入、支出、收支进度和用途与预算数据比较;
二是管理财政风险,及时发现或有现金流出,防患于未然;
三是评估政府财政状况和财政可持续性,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比,将政府资产和政府负债做对比。从国际上看,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执行前述三大功能,但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由于核算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有效执行上述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也在转变,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将我国预算会计从传统的现金基础(收付实现制)转向应计(权责发生制)基础是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为我国预算管理和核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8年财政改革以后,行政单位都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只有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他业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所以我国目前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仍为收付实现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暴露出诸多不完善之处,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绩效评价、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  与权责发生制相比,收付实现制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不能反映未来现金流,隐蔽了政府未来债务,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收付实现制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只能反映实际已发生现金流量的交易,对于应付未付的国债利息、社会保障基金的未来负债和政府担保等许多业已存在但尚未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政府担保、政府对某些事项的承诺等,无法全面体现。  (二)预算收支不配比,造成会计核算不实,财务成果易被操纵  收付实现制下,收入、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特别是因跨年度支出而出现的结余不实的问题,使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在收付实现制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计信息中无法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不能真实地评价和反映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使用情况,导致虚列资产价值,给管理层提供不实经济信息。  (三)不能提供完整的财政会计信息,影响信息质量,不利于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  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提供预算报告主要是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报告,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而非真正意义上完整的预算报告。预算外资金未包括在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内,影响政府会计的信息质量。  (四)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不利于评价政府绩效  预算会计体系应该能够合理确定各政府部门和行政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才能适应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会计信息仅能反映当期的预算支出,无法反映政府公共管理的相关成本。  由于存在以上种种弊端,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的需要,而权责发生制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实行权责发生制是提高预算会计信息质量,全面反映财政、事业资金运动过程和考核工作业绩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在政府会计体系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参考其他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三、其他国家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美国等国家开始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的引入权责发生制。我国改革时可以考虑借鉴以下两种改革方式:一是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彻底推进方式,即对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直接由收付实现制改为完全的权责发生制。19世纪80年代,由于新西兰财政和经济状况恶化,新西兰政府会计基础开始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化。先后通过了《国有企业法》、《财务报告法案》、《财政责任法案》等法律作为保证,逐步在政府会计和预算中实行了权责发生制。二是加拿大采用的分步到位方式,即完全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权责发生制。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70年代,各部门开始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整体部门开始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从2001年4月1日起,所有政府部门和加拿大政府都开始以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新西兰和加拿大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改革的效果得到了普遍肯定,这两个国家改革后财政状况得到了控制,财政支出明显减少,政府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政府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政府资源得到有效评价和管理,也提高了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对我国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改革的建议  (一)可以考虑引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混合核算基础  从国外实践看,已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全面抛弃收付实现制的有关信息。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防范财政风险,有利于科学做出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弥补权责发生制在披露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不足,以便帮助政府做出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两者结合,可以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全貌。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对于我国目前而言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二)完善相应的法律措施  改革预算会计核算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保障,纵观成功进行预算体制改革的国家,在改革前均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做为保障,新西兰颁布了《公共财政法案》,澳大利亚颁布了《财务管理和会计责任法案》,英国颁布了《政府资源与账户法案》等。我国也应修订相应的法律制度,包括预算相关法律及相关会计准则,以保障预算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为引入权责发生制做好必要的准备  我国目前预算会计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以前强行转变会计基础是很冒险的行为,所以应先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再引入权责发生制。首先是应把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体系并扩大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其次是人员和技术方面,做好政府会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是顺利改革的保证。再有是转变观念问题,只有市场经济观念、服务型政府观念深入人心,改革才能有明确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核算基础改革应该是先试点再逐步推进的方式  我国地域广大、政府机构众多,不同地区政府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同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不现实,应该是先在不同省市选择一些地区和部门进行试点,先事业单位会计后政府会计,先个体后整体,先地方后中央的渐进式转变。在实施试点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同时编制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套政府财务报告,这样既可以维持现有系统的正常运作,又可以为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提供经验。  预算会计改革体会篇三  当前,在全球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预算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改革的重点要求政府建立公共透明的预算制度,政府预算提供完整、公正、全面、反映财务收支状况的财务报告。要求政府预算报告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我国应适时改革政府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逐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  一、现行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这种核算方式主要特征就是以当年的现金收付为基础确认收支。当年预算收入是以实际收到的收入来确认,当年预算支出按实际支出来确认,这种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财政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政府资产状况。  政府部门增加的资产不管是流动资产还是固定资产,不管其使用年限都列入当年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保持原值不变。不提取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除非固定资产进行清理,资产价值才能反映在账面上,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再如,政府用结余资金购买国债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除非到期或卖出,其债券收益不在账面反映,不能体现其公允价值,造成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政府资产的现状。  (二)不能全面反应映政府的负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政府负债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上只能反映实际现金支出的部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财务报告则不能反应。造成当期实际已经发生数和财务报告反应数不相符,造成现任政府办超政府财力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致使政府的负债得不到及时的反映,形成欠发工资、粮食亏损挂账,社保基金缺口等政府债务的延续。  (三)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失真,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财务收支状况,造成政府决策失误。  由于收付实现制按收付款项的时间作为记账的依据势必造成权利和义务不同步、往往形成当年要承担的支出,没有在当年支出中体现。当年已实现的其它收入,没有在当年其它收入中体现如:利息支出,政府支付的社保金。一方面虚增了可支配财力,另一方面,政府待支付款项没有在账面显现,再如,有价证券及银行利息收入,都与账面反映不同步。这种情况往往给决策者提供不实的会计信息,造成政府决策失误。  (四)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难以保证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付为核算的标准,不是根据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收应付的,因此,造成收付实现制核算下的政府预算提供的财务数据缺乏充分的可比性。不同部门会计指标相互可比性较差,造成政府部门业绩不明,不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其核算真实性、有用性、及时性、清晰性得不到保证。  (五)不适应当前预算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相继出台,这些新举措有力的保障推动了预算改革,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会计制度配套。但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本身的局限,带来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部门预算改革需按部门分项目核算,如果一些项目当年无法支出,按收付实现制就形成当年结余,造成财政结余资金虚增。同样政府采购,如果采购和支款时间不一,一方面资产增加,而另一方面账面没有反映增加的负债,导致账实不符。不适应当前建立公共透明的政府预算体制的改革要求。  二、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改革思路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公共透明和世界接轨的政府预算制度,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而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按权责是否发生来确认,而不论款项是否收付。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有利于准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有利于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有利于客观填报财务报表。有利于建立公共透明和世界接轨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二)改革措施建议。  1、尽快修改、完善预算法,政府预算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更多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多种所有制形成的企业和广大居民依法缴纳的税款。企业和居民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必然要求政府担负起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责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居民个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监督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节约,是否能谋求最大化的福利。政府财政活动是否真实客观。势必要求政府预算提供正确、及时、完整、反映财务收支状况的财务报告。因此,我国应尽快修改、完善预算法,国家预算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引入权责发生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进行成本核算。  (2)政府的预算收入应当与企业的应付税金相互协调。  (3)预算支出应采用应计制。  (4)政府工资制度应引入成本核算制度。  (5)对于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共性业务,可直接采用企业会准则执行,并就政府部门如何应用这些准则作出必要解释。  (6)对现行会计准测中个别准则,不适合政府部门业务活动特点的规定,进行补充、调整和说明。  (7)尽快研究出台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财务报告编制方法。正确、及时、完整的向纳锐人提供财务信息报告,以便他们对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  2、政府预算改革与我国政府预算形式改革同步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预算都采用的是单一式预算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只有一种预算形式即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政府预算形式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尽快实行复式预算,建立一个由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的新的复式预算体制,以适应政府预算改革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需要。  3、政府预算改革应与我国国家预算发展状况相适应。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的重心是预算执行结果,目前,能提供的也就是预算执行结果。对于政府负债,准确核定的地方可用财力,需另外计算统计,财务报告没能体现政府预算管理的业绩和政府的工作效率,不能全口径反映预算结果。未能对或有负债实施有效监控,鉴于目前的政府预算的状况,国家预算必须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全面、客观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另外,我国已加入了WTO,与国际间接触不断增加。政府部门也不例外,只有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相互间财政收支数量才有可比性,才能与世界接轨。由此可见,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结合本国国情,考虑本国政府部门业务特点,循序渐进的推进。  4、政府预算改革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政府财务报告国际趋同做准备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近年来所执行的政府会计改革都是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基本趋势,以达到提高财政透明度,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提供政府会计信息。以英国为例,2001~2002年财政年度,英国首次在中央政府部门预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2008年4月1日起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编制预算和财务报告。目前,各国在进行公共部门会计改革中参考和借鉴的国际会计标准主要有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进行政府会计改革,也应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国际会计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其中的可取部分加以利用,为政府财务报告国际趋同做准备。  5、政府会计改革应当稳步推行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使财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开和透明,有利于财政,财务信息的正确反映,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决策。如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进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等。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的推动了改革的进程,鉴于目前政府预算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加以借鉴和吸收,我国只有适时研究出台国家预算改革方案,选择性的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内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试点,待积累了经验后,再全面扩广,只有这样国家预算才能使财政工作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公开、透明,财政信息,才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决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为适应新的改革需要、完善和改进预算会计制度适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其意义有四:  (1)正确、及时、完整反映政府财政会计信息,适应财政改革需要。  (2)有效制止政府不利行为,使各种政府债务公开化,透明化、对各级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防止超财力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财政风险起到预防作用。  (3)为政府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平台,有利于政府效率的不断提高。  (4)有利于国际财务报告相趋同,和世界接轨。  预算会计改革体会的人还:

推荐访问:预算会计改革几点体会 几点 预算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sippr-abrasives.cn/xindetihui/2022/0610/31569.html

推荐内容